文章解析

jùn
gǎn
qiū
shǒu
èr

朝代:元作者:赵孟頫浏览量:3
míng
yuè
zhào
běi
lín
piān
piān
niǎo
fān
shì
dāng
jìng
xìng
jué
rén
shì
xuān
niàn
mèi
rén
xiāng
yán
shēng
xìng
tǎn
shuài
shì
jìng
bēn
kōng
huái
怀
qiū
zhì
gěng
gěng
cháng
cún
yóu
chí
wǎng
yán
zhèng
lùn

译文

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北边的树林,栖息的鸟儿轻快地飞旋翻转。空寂的屋子正处在宁静的夜晚,幸好没有了人间世事的喧闹。想起你已经独自睡去,再没有谁能和我交谈。我生来性情坦率,不跟世人去争逐奔忙。徒然怀揣着隐居山林的志向,这志向像星光一样明亮,长久存在。怎样才能带着这份心意,前去和严光、郑子真那样的隐士畅谈。

逐句剖析

"明月照北林":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北边的树林,

"翩翩栖鸟翻":栖息的鸟儿轻快地飞旋翻转。

"虚室当静夜":空寂的屋子正处在宁静的夜晚,

"幸绝人事喧":幸好没有了人间世事的喧闹。

"念子已独寐":想起你已经独自睡去,

"无人相与言":再没有谁能和我交谈。

"吾生性坦率":我生来性情坦率,

"与世无竞奔":不跟世人去争逐奔忙。

"空怀丘壑志":徒然怀揣着隐居山林的志向,

"耿耿固长存":这志向像星光一样明亮,长久存在。

"何由持此意":怎样才能带着这份心意,

"往与严郑论":前去和严光、郑子真那样的隐士畅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子俊感秋五首(其二)》是元代赵孟頫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秋日夜景为题材,描绘了明月照林、栖鸟翻飞、静夜虚室的景象。诗人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由景入情,先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独处的孤寂,继而坦陈自己坦率不与世争的性情,以及空有归隐之志的心境。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既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也流露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是诗人秋日感怀的真实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之一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明月照北林,翩翩栖鸟翻”,开篇以景起笔,描绘出秋夜明月洒满北边树林,栖息的鸟儿轻盈翻飞的画面。“照”字写出月光的皎洁,“翻”字勾勒出鸟的灵动,动静相衬,营造出宁静而略带生机的秋夜氛围。“虚室当静夜,幸绝人事喧”,转入对所处环境的描写。空寂的房间正处在寂静的夜晚,幸好没有人间世事的喧闹。“虚室”“静夜”强化了环境的清幽,“幸绝”二字流露出诗人对这种宁静的珍惜,暗含对世俗纷扰的疏离。“念子已独寐,无人相与言”,由景及情,抒发对友人的思念。想到你已独自入睡,便再无人能与我交谈。“念”字直接点出思念之情,“无人相与言”则将孤寂感推向深处,友情与孤独相互交织,情感真挚自然。“吾生性坦率,与世无竞奔”,直言自己的性格。我生性坦率,不愿与世俗之人争名夺利。语言质朴直白,如话家常,既展现了诗人的品性,也为下文抒发心志做了铺垫。“空怀丘壑志,耿耿固长存”,抒发内心的志向与感慨。徒然怀揣着归隐山林的志向,这份心意却如星光般明亮,长久存在。“空怀”二字带着一丝无奈,“耿耿”则凸显了志向的坚定,对比中见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何由持此意,往与严郑论”,以问句收束,表达了渴望与古代隐士交流的心愿。“严郑”代指隐士,诗人借此抒发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将个人情怀与历史典故结合,使情感的表达更为深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杨允孚《滦京杂咏一百首 其三十五》

下一篇:元·陆仁《绛雪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