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āi
tóu
fèng
chūn
qíng

朝代:元作者:张可久浏览量:3
jīn
chāi
yáo
qín
dòng
tiān
xiāng
jiàn
shén
xiān
dōng
fēng
è
tíng
huā
luò
jiù
huān
sàn
qíng
yún

译文

金钗拆股分飞。也记得共同抚琴,弹奏出动人的瑶琴曲谱。曾在洞天仙境如神仙眷侣般相遇。东风无情摧折。庭院繁花凋零落下。旧日欢愉如雨消散,残留的情意如云稀薄。罢了,罢了。

逐句剖析

"金钗股":金钗拆股分飞。

"瑶琴谱":也记得共同抚琴,弹奏出动人的瑶琴曲谱。

"洞天相见神仙侣":曾在洞天仙境如神仙眷侣般相遇。

"东风恶":东风无情摧折。

"庭花落":庭院繁花凋零落下。

"旧欢雨散":旧日欢愉如雨消散,

"余情云薄":残留的情意如云稀薄。

"莫莫":罢了,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钗头凤·春情》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创作的。此词上片以“金钗”“瑶琴”“洞天”等意象追忆往昔神仙眷侣般的缱绻情缘,展现理想化的情感世界;下片借“东风恶”“庭花落”等现实景象,抒写欢情离散、余情淡薄的怅惘与无奈。全词通过今昔对比与自然隐喻,以简练清丽的语言、含蓄深沉的笔触,传递出对美好易逝的哀叹与人生无常的哲思,体现了元代文人散曲婉约典雅的艺术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散曲作家

张可久(1280~1350?),元代散曲作家。号小山,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移居杭州。延祐末年任绍兴路吏,历桐庐典史、徽州路税务大使等职,后归隐西湖以终。张可久能诗词,尤以散曲知名于世,与散曲作家乔吉并称“张乔”或“乔张”。今存其小令八百五十余首,套曲九套。作品风格清雅明丽,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常常熔铸诗词名句。《太和正音谱》称“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如瑶天笙鹤”。生前曾编定《今乐府》《吴盐》《苏堤渔唱》《新乐府》四种散曲集,已散佚。今传有《张小山小令》《小山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亦属闺怨题材的词作。作品以“金钗”“瑶琴”“洞天”等古典意象追忆往昔神仙眷侣般的缱绻情缘,复借“东风摧花”“旧欢云散”的现实场景,形成今昔对比的时空张力。全曲通过典雅精工的隐喻与口语化的叠词喟叹(“莫莫”),既抒发了对美好情缘易逝的哀婉,亦暗含对人生聚散无常的哲理思辨,体现了元散曲婉约清丽、雅俗交融的审美特质。

2. 分段赏析

“金钗股。瑶琴谱。洞天相见神仙侣。”前三句以精妙意象构建超脱尘世的相遇场景。“金钗股”借女子发饰的华美暗喻人物之美,象征情感的珍贵与高洁;“瑶琴谱”以古琴之雅乐隐喻知音相和,暗示情感的精神契合。后句“洞天相见神仙侣”化用道教仙境意象,将情感场景虚化为洞天福地,既凸显相遇的浪漫脱俗,又暗含其虚幻性,为下文欢情消散埋下伏笔。三组意象层层递进,由具象(金钗)到抽象(琴谱),最终升华至神话境界,形成虚实交织的张力。“东风恶。庭花落。旧欢雨散,余情云薄。”此四句以自然隐喻人世无常。“东风恶”双关春风与外力摧折,既呼应陆游《钗头凤》的“东风恶”意象,又以“恶”字强化对命运暴戾的控诉。“庭花落”以花谢喻情逝,与“雨散”“云薄”形成递进式比喻链:欢情如骤雨般戛然而止,余情似薄云般飘渺难续。句中以“雨”的激烈与“云”的轻淡对比,既呈现情感消逝的动态过程,又以自然意象的流动性暗示情缘的不可逆转。叠词“莫莫”收束全篇,凝练含蓄中蕴含复杂心境。相较于陆游“错错错”“莫莫莫”的痛悔激烈,此词仅用两字,既似自我劝诫(莫再追忆),又如无奈叹息(莫可奈何),更以留白手法引发余韵。元代文人内敛化的抒情倾向在此显现:张可久摈弃直抒胸臆,转而通过音节重复营造欲说还休的怅惘,契合散曲“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刘庭信《【正宫】醉太平 忆旧》

下一篇:元·杨维桢《吴咏十章用韵复正宗架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