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āng
diào
·
·
yàn
ér
luò
guò
shèng
lìng

朝代:元作者:杜仁杰浏览量:2
měi
shēng
de
liǔ
méi
lián
sāi
yīng
táo
kǒu
róng
é
jiāng
zhū
fěn
shī
yǒu
tiān
rán
tài
bàn
zhé
màn
gōng
xié
nuò
qiào
xíng
hái
fěn
wàn
huáng
jīn
chuàn
yún
bái
chāi
huān
xié
xiào
jiě
xiāng
luó
dài
cāi
shì
yáng
tái
mèng
lái

译文

美色她生得眉毛像柳叶,脸颊如莲花般粉嫩,嘴巴似樱桃般小巧,额头像芙蓉一样光洁。不涂抹脂粉,就自有一番天然的姿态。她脚步轻盈,穿着半折的小巧弓鞋,身材苗条娇俏。洁白的手腕上戴着黄金钏,乌黑的头发上插着白玉钗。两人相处欢悦和谐,她微笑着解开香罗带。不禁让人心中疑惑猜测,难道她是从那阳台的美梦中走来的仙子吗?

逐句剖析

"美色":美色

"他生得柳似眉莲似腮":她生得眉毛像柳叶,脸颊如莲花般粉嫩,

"樱桃口芙蓉额":嘴巴似樱桃般小巧,额头像芙蓉一样光洁。

"不将朱粉施":不涂抹脂粉,

"自有天然态":就自有一番天然的姿态。

"半折慢弓鞋":她脚步轻盈,穿着半折的小巧弓鞋,

# 半折:拇指与中指伸开间距的一半。极言女子脚小。

"一搦俏形骸":身材苗条娇俏。

# 一搦:同“一捻儿”。一搦、一握。形容女子腰肢纤细。

"粉腕黄金钏":洁白的手腕上戴着黄金钏,

"乌云白玉钗":乌黑的头发上插着白玉钗。

"欢谐":两人相处欢悦和谐,

"笑解香罗带":她微笑着解开香罗带。

"疑猜":不禁让人心中疑惑猜测,

"莫不是阳台梦里来":难道她是从那阳台的美梦中走来的仙子吗?

# 阳台:典出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后用以指男女欢会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乃元代散曲家杜仁杰所撰的一首散曲,该篇以自然质朴为审美旨归,借“柳似眉莲似腮”“樱桃口芙蓉额”等意象,着力刻画女性天然的容貌风姿;又凭借“半折慢弓鞋”“粉腕黄金钏”等对仪态的描绘,生动塑造人物形象。曲的末句“笑解香罗带”与“阳台梦里来”,一实一虚,相互映衬,于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之中,融入散曲独有的直白意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末元初文学家

杜仁杰(1198?~1277?),金末元初文学家。原名元之,字仲梁,又字善夫,号止轩,长清(今山东济南)人。金末,与麻革、张澄隐于内乡山中。元初,屡被征召不出,元好问荐之于耶律楚材,未仕。其子杜元素,仕至福建闽海道廉访使,以子贵,赠翰林承旨、资善大夫,谥号文穆。其富有才学,工诗文,尤擅散曲,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曲词“如凤池春色”。今存小令1首,套数3套,其中套数《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写庄稼汉秋后进城看戏的情景,语言活泼通俗,诙谐灵动。著有《善夫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美人的散曲。它描绘了一位女性的容貌、仪态等特征,丰富了人物形象,让人能看到这位女子的举手投足,展现了杜仁杰对女性之美的欣赏。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笑解香罗带。疑猜,莫不是阳台梦里来?”中“笑解香罗带”是对眼前女子动作的实写,真切描绘出女子解开香罗带这一具体行为,生动呈现出当下的场景,“疑猜,莫不是阳台梦里来?”则是虚写,将眼前的女子与虚幻的梦境联系起来,怀疑她是不是如同梦中的神女般美妙,实写与虚写相互交融,既描绘了现实场景中的女子,又拓展了意境,丰富了情感表达。

3. 分段赏析

“他生得柳似眉莲似腮,樱桃口芙蓉额”,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女子的眉比作柳,腮比作莲,口比作樱桃,额比作芙蓉,生动形象地勾勒出女子容貌的娇美,从五官入手,展现其天生丽质。“不将朱粉施,自有天然态”,进一步强调女子无需涂抹脂粉,自然的姿态就已动人,突出其清新脱俗,流露出作者对这种自然美的赞赏。“半折慢弓鞋,一搦俏形骸”,描绘女子的身姿与步态,“半折慢弓鞋”体现其脚步轻盈,“一搦俏形骸”写出她身材的苗条,使女子形象更鲜明。“粉腕黄金钏,乌云白玉钗”,通过描写女子手腕上的金钏、头上的玉钗,从细节处展现其服饰之美,衬托出她的富贵与娇俏。“欢谐,笑解香罗带”,场景一转,写女子的欢快活泼,“笑解香罗带”增添了几分暧昧与亲昵的氛围,使画面更具生活气息。“疑猜,莫不是阳台梦里来”,运用宋玉《高唐赋》中巫山神女与楚王梦中相会的典故,将眼前女子比作梦中仙子,表达出作者对女子美貌的惊叹,仿佛她不似凡人,而是从梦幻中走来,使整首曲子在浪漫的氛围中结束,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这位美色女子的倾慕与赞美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丁鹤年《寄余姚宋无逸先生》

下一篇:元·丘处机《上丹霄 答陇州防御裴满镇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