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ìn
shì
luò
yòng
dēng

朝代:唐作者:郑谷浏览量:1
xīn
chuí
èr
zhuó
què
zhān
cháng
chūn
bǎng
dào
chūn
wǎn
jiā
róng
xiāng
míng
dēng
yàn
wèi
huā
máng
hǎo
shì
dōng
guī
gāo
huái
ruǐ
bàn
huáng

译文

历经二十载的辛苦,终于科举中第,激动的泪水沾湿了衣裳。春榜在晚春时节公布,一人中举,让全家乃至整个乡里都倍感荣耀。登上高塔题名,满心欢喜,大家凑钱举办宴会,为布置得繁花似锦而忙碌。最好是东归返乡的日子,高高的槐树花蕊已半呈黄色,一片美好景象。

逐句剖析

"苦辛垂二纪":历经二十载的辛苦,

# 二纪:一纪为十二年,二纪为二十四年。

"擢第却沾裳":终于科举中第,激动的泪水沾湿了衣裳。

"春榜到春晚":春榜在晚春时节公布,

# 春榜:唐代进士试在春二月放榜,故称春榜。

"一家荣一乡":一人中举,让全家乃至整个乡里都倍感荣耀。

"题名登塔喜":登上高塔题名,满心欢喜,

# 题名登塔喜:唐神龙以后,新科进士皆题名于大雁塔(即慈恩寺塔),称为雁塔题名。

"醵宴为花忙":大家凑钱举办宴会,为布置得繁花似锦而忙碌。

# 醵宴为花忙:唐代新科进士宴会于杏园,谓之杏园宴,又称探花宴。选新科进士少年英俊者二人,为两街探花使。如他人先折得牡丹、芍药等花回来,二人即要认罚。醵:会聚凑钱饮酒。

"好是东归日":最好是东归返乡的日子,

"高槐蕊半黄":高高的槐树花蕊已半呈黄色,一片美好景象。

# 高槐蕊半黄:谓新科进士一应庆贺会宴完毕,离京还乡,时已仲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贺进士骆用锡登第》为唐代郑谷作于875年的五言律诗。全诗八句,开篇“苦辛垂二纪,擢第却沾裳”,讲述骆用锡历经二十四年的寒窗苦读,终登进士第时喜极而泣的情景,既展现了唐代士人科举之路的艰辛,也凸显了登第后的荣耀。诗中“一家荣一乡”点明科举成功对家族与乡邻的深远影响,“高槐蕊半黄”则以景物描写烘托其荣归故里的喜庆氛围。该诗语言简练、对仗工整,为研究唐代科举文化与郑谷诗风的重要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郑谷(851?~910?),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僖宗时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郑谷与张乔、周繇等合称“咸通十哲”,还被诗僧齐己称为“一字师”。他的诗作,多投赠唱和、写景咏物之作,然屡遭丧乱,能将个人忧愤与时代哀愁融铸其中,声调悲凉。其诗笔调清新,思致婉转,时有警句。《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往往于风调之中独饶思致”,堪为“晚唐之巨擘”。代表作品有《淮上与友人别》《席上贻歌者》《雪中偶题》《鹧鸪》等。著有《云台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本诗由唐代郑谷创作。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正值晚唐社会动荡之际,唐代科举取士制度渐趋成熟,进士科备受时人推崇,及第者可仕途通达、光耀门楣。骆用锡历经二十四年(“垂二纪”)苦读终中进士,郑谷感其艰辛,作此诗以贺,记录这一科举喜事与对友人的祝贺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科举庆贺题材的诗作。诗中以骆用锡历经二十四年苦读终登进士第为内容,展现其备考艰辛与及第后的激动,点明科举对家族、乡里的荣耀影响,借景烘托荣归氛围,整体表达对友人科举得中的祝贺,呈现唐代科举制度下士人及第的艰难与荣耀,也侧面反映科举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2. 分段赏析

首联“苦辛垂二纪,擢第却沾裳”中,“苦辛垂二纪”,明确指出骆用锡为科举付出长达二十载的艰辛努力,“垂”字强调时间之久。“擢第却沾裳”,描绘出他中举时激动落泪的场景,将多年苦读一朝得偿所愿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深刻体会到中举之不易与内心的激动。颔联“春榜到春晚,一家荣一乡”中,“春榜到春晚”点明发榜时间在晚春,“一家荣一乡”则从家庭和乡里的角度,生动体现出一人中举带来的荣耀感,不仅家族为之骄傲,整个乡里也因之增光,反映出当时科举中第在社会中的重要影响力。颈联“题名登塔喜,醵宴为花忙”中,“题名登塔”是唐代进士的习俗,诗人用“喜”字直接点明此时的欢快心情。“醵宴为花忙”,描绘众人凑钱举办宴会,忙碌筹备的热闹场景,“为花忙”侧面烘托出宴会的喜庆氛围,展现出中举后的欢乐与热闹。尾联“好是东归日,高槐蕊半黄”,诗人设想骆用锡东归之时,高高的槐树花蕊半黄,以景结情。这一景象温馨美好,既暗示归期美好,又表达出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给人以想象空间,让喜悦之情在美好的画面中得以延续。

3. 作品点评

作为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严格遵循平仄对仗的规则,四联起承转合,结构十分严谨。郑谷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营造深远的意境,比如“沾裳”一词,就以细腻的细节传递出复杂的情感;“高槐”则以具体的景物象征着科举功名。诗中的“荣一乡”“为花忙”等句子,生动地反映出唐代科举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访秋》

下一篇:唐·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