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辛垂二纪":历经二十载的辛苦,
# 二纪:一纪为十二年,二纪为二十四年。
"擢第却沾裳":终于科举中第,激动的泪水沾湿了衣裳。
"春榜到春晚":春榜在晚春时节公布,
# 春榜:唐代进士试在春二月放榜,故称春榜。
"一家荣一乡":一人中举,让全家乃至整个乡里都倍感荣耀。
"题名登塔喜":登上高塔题名,满心欢喜,
# 题名登塔喜:唐神龙以后,新科进士皆题名于大雁塔(即慈恩寺塔),称为雁塔题名。
"醵宴为花忙":大家凑钱举办宴会,为布置得繁花似锦而忙碌。
# 醵宴为花忙:唐代新科进士宴会于杏园,谓之杏园宴,又称探花宴。选新科进士少年英俊者二人,为两街探花使。如他人先折得牡丹、芍药等花回来,二人即要认罚。醵:会聚凑钱饮酒。
"好是东归日":最好是东归返乡的日子,
"高槐蕊半黄":高高的槐树花蕊已半呈黄色,一片美好景象。
# 高槐蕊半黄:谓新科进士一应庆贺会宴完毕,离京还乡,时已仲夏。
晚唐诗人
郑谷(851?~910?),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僖宗时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郑谷与张乔、周繇等合称“咸通十哲”,还被诗僧齐己称为“一字师”。他的诗作,多投赠唱和、写景咏物之作,然屡遭丧乱,能将个人忧愤与时代哀愁融铸其中,声调悲凉。其诗笔调清新,思致婉转,时有警句。《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往往于风调之中独饶思致”,堪为“晚唐之巨擘”。代表作品有《淮上与友人别》《席上贻歌者》《雪中偶题》《鹧鸪》等。著有《云台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科举庆贺题材的诗作。诗中以骆用锡历经二十四年苦读终登进士第为内容,展现其备考艰辛与及第后的激动,点明科举对家族、乡里的荣耀影响,借景烘托荣归氛围,整体表达对友人科举得中的祝贺,呈现唐代科举制度下士人及第的艰难与荣耀,也侧面反映科举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2. 分段赏析
首联“苦辛垂二纪,擢第却沾裳”中,“苦辛垂二纪”,明确指出骆用锡为科举付出长达二十载的艰辛努力,“垂”字强调时间之久。“擢第却沾裳”,描绘出他中举时激动落泪的场景,将多年苦读一朝得偿所愿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深刻体会到中举之不易与内心的激动。颔联“春榜到春晚,一家荣一乡”中,“春榜到春晚”点明发榜时间在晚春,“一家荣一乡”则从家庭和乡里的角度,生动体现出一人中举带来的荣耀感,不仅家族为之骄傲,整个乡里也因之增光,反映出当时科举中第在社会中的重要影响力。颈联“题名登塔喜,醵宴为花忙”中,“题名登塔”是唐代进士的习俗,诗人用“喜”字直接点明此时的欢快心情。“醵宴为花忙”,描绘众人凑钱举办宴会,忙碌筹备的热闹场景,“为花忙”侧面烘托出宴会的喜庆氛围,展现出中举后的欢乐与热闹。尾联“好是东归日,高槐蕊半黄”,诗人设想骆用锡东归之时,高高的槐树花蕊半黄,以景结情。这一景象温馨美好,既暗示归期美好,又表达出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给人以想象空间,让喜悦之情在美好的画面中得以延续。
3. 作品点评
作为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严格遵循平仄对仗的规则,四联起承转合,结构十分严谨。郑谷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营造深远的意境,比如“沾裳”一词,就以细腻的细节传递出复杂的情感;“高槐”则以具体的景物象征着科举功名。诗中的“荣一乡”“为花忙”等句子,生动地反映出唐代科举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上一篇:唐·李商隐《访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