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ǎng
访
qiū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2
jiǔ
chuī
huán
xǐng
lóu
wēi
wàng
qióng
jiāng
gāo
dāng
luò
fān
jiàn
guī
fēng
yān
dài
lóng
tán
bái
xiá
fēn
niǎo
dào
hóng
yīn
qín
bào
qiū
zhǐ
shì
yǒu
dān
fēng

译文

喝下的酒太淡,西风吹来,酒意全消,登上高楼极目远望直到天边。落日的余辉正照在江岸上,江中归船的帆席鼓满南风,正在轻快地驶回。暮霭笼罩着龙潭,潭水一片银白,余霞照在险峻的山路上,山岭被映成一片红色。殷勤地报送秋天消息的,只有一树树火红的枫树。

逐句剖析

"酒薄吹还醒":喝下的酒太淡,西风吹来,酒意全消,

# 薄:指酒味淡。

"楼危望已穷":登上高楼极目远望直到天边。

# 望已穷:可以极望,隐含秋高气爽之意。,危:高。

"江皋当落日":落日的余辉正照在江岸上,

# 当:对着。,江皋:濒江高地。皋(gāo):岸。

"帆席见归风":江中归船的帆席鼓满南风,正在轻快地驶回。

# 归风:指南风。作者家乡在北。,席:大。

"烟带龙潭白":暮霭笼罩着龙潭,潭水一片银白,

# 龙潭:即《桂林》诗所谓“龙移白石湫”之白石湫,在今广西桂林城北七十里。,带:笼罩。,烟:云气。

"霞分鸟道红":余霞照在险峻的山路上,山岭被映成一片红色。

# 鸟道:险绝的山路。仅通飞鸟。,分:使显露。

"殷勤报秋意":殷勤地报送秋天消息的,

# 报:传达。,殷勤:情意恳切深厚。

"只是有丹枫":只有一树树火红的枫树。

# 只是有丹枫:谓除丹枫外不见秋意。丹枫:红色的枫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访秋》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措辞非常隐曲,本意是对身世极度不满;颔联有“心存魏阙,望而不见”之慨,展现出诗人内心深处对理想与抱负的执着追求以及无奈之情;颈联独具匠心,一个“白”字巧妙地与烟景相融,且将相关字句拆分置于句末,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凸显出诗句的警策意味;尾联点明访秋的意思,使全诗旨意豁然开朗。这首诗诗意深曲含蕴,意脉不露、耐人咀嚼,诗中巧妙地将情感融入景色描绘之中,虽未直接言及思归之意,然而那浓浓的归思却已如暗流涌动,在字里行间悄然浮现,别具一种抑扬跌宕的声情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847年,即唐宣宗大中元年的秋天,彼时李商隐年仅三十五岁。李商隐被郑亚聘为幕中掌书记,于五月抵达桂州。诗人此番前往南方,家眷却留在长安,路途遥远且艰辛,独自一人奔波,孤独之感油然而生。加之政治上受到排挤,情绪忧伤。这首《访秋》,就隐涵着作者的这种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通过形象的景物描写,婉曲深沉地表达了诗人出无穷的思乡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桂州当地景色的描写,如“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描绘出暮霭笼罩龙潭、余霞映照鸟道的画面,看似是纯粹写景,实则于景色中融入了自己客居异乡的孤寂与对家乡的思念,以异乡之景烘托乡国之思,情因景生,景中含情。烘托:“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诗人通过对具有桂州特色的景色进行细致描绘,以独特的景致烘托出内心的乡思。这种烘托手法隐而不显,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含蓄地展现出来,让读者在品味景色的同时,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沉情感。拟人:尾联“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中,诗人用“殷勤”“报”将丹枫人格化。丹枫仿佛通人性,殷勤地向诗人报告秋意,在一片苍茫寥落的情境中,赋予丹枫以深情,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寂寞,以及对家乡的热切思念。

3. 分段赏析

首联“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开篇便尽显愁苦。李商隐万里赴任,愁绪难消,借酒浇愁却因酒薄难抑思乡念国之情,酒意反被西风吹散。他登上高楼远眺家乡,却望而不见,郁闷之情更甚。此二句起势刚健,“酒薄吹还醒”饱含长久积郁的情感,感染力十足。“楼危望已穷”寥寥数语,勾勒出诗人登高北望的画面。“还”“已”二字使诗句衔接紧密且有起伏,“望”字既点题又统领全篇,足见诗人匠心。中间两联,是诗人望中所见所感。“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诗人目睹落日余晖洒江、归帆乘风,对比自身,家在万里之外,不知归期,异乡惆怅油然而生,思乡之情曲折强烈。接着用烘染手法,“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暮霭笼罩龙潭,潭水银白,余霞映照鸟道,山呈红色。看似美景,却暗藏异乡情调,勾起乡思,诗人借桂州特色之景,含蓄深沉地烘染思乡之情。尾联“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扣题“访秋”,尽显思乡急切。诗人因思乡寻访秋色,却因桂州地暖难见北方秋景而怅惘。唯有火红丹枫“殷勤报秋”,“殷勤”“报”赋予丹枫人格,饱含深情。“只是”二字,既道出桂州自然特点,又委婉表达出诗人孤独落寞,在异乡的艰难与思乡之情,于曲折中更显深沉,余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诗以“访秋”为题,全篇并未直接抒发乡思,而是借助形象的景物描绘,婉曲深沉地表达出无穷的乡思,已然是一层曲折。中间数联,在细致入微的描写里,文意跌宕起伏、峰回路转,诗人用笔之妙,尽显曲折多变。即便如此,整首诗并未陷入那种缥缈难测、无从捉摸的境地,反而于字里行间暗藏线索,读来含蓄蕴藉却毫不晦涩。全诗紧扣“望”字展开,行文专注连贯,环环相扣。诗句在婉转曲折间,又不失流畅自然之态,读来一气呵成,仿若天成。开篇以精当工巧的对句起笔,奠定整首诗的基调;收尾则用散句作结,于精整之中透着自然之韵,在谨严中又留下不尽的余响,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对起,次联流水蹉对,便不死板。集中诗律,多半如是。所以望归之切者,以地暖无秋色也。只有丹枫,又伤心物色,此岂暂醉所能忘哉!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这是一首登高怀远的诗作。诗人于是年春来到桂林,转眼间就到了秋季。登高远眺,故园当然是无法收入眼帘的,而“落日”、“归风”,却隐含了无尽的归思。桂林气候温暖,见不到内地习见的萧瑟秋景,诗人内心的异域之感、故园之思却未因此而稍减。名为“访秋”,其实是想寻访与内地的关联。丹枫承担起寄托作者此时全部思乡之情的重任,仿佛成了家乡远道而来报道秋消息的使者。

现代苏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朴《中秋》

下一篇:唐·郑谷《贺进士骆用锡登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