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én
yuè
yuán
yuán
zhī
tián
chán
shī
běi
liáo
yuè
qián
jīn

朝代:元作者:张可久浏览量:3
lóng
qiū
shān
shàng
yún
tún
bié
shì
qián
kūn
guì
cān
bǎi
zhàng
xuě
shēn
bàn
chǐ
méi
shòu
sān
fēn
shí
qīn
dào
sōng
biān
nòng
shuǐ
yuè
xià
qiāo
mén
xiāng
nài
yān
luó
dòng
kǒu
jìn
huáng
hūn

译文

龙湫山上有座云屯寺,这里另是一番天地。桧树高耸入云,仿佛与百丈之高并肩,积雪足有半尺厚,梅花清瘦,比往日更显纤弱三分。何时才能亲自抵达那里,在松树旁玩水嬉戏,在月光下轻叩山门。思念之情实在难以排遣,站在烟雾缭绕、萝藤缠绕的洞口,一直站立到黄昏完全消逝。

逐句剖析

"龙湫山上云屯寺":龙湫山上有座云屯寺,

"别是一乾坤":这里另是一番天地。

"桧参百丈":桧树高耸入云,仿佛与百丈之高并肩,

"雪深半尺":积雪足有半尺厚,

"梅瘦三分":梅花清瘦,比往日更显纤弱三分。

"几时亲到":何时才能亲自抵达那里,

"松边弄水":在松树旁玩水嬉戏,

"月下敲门":在月光下轻叩山门。

"相思无奈":思念之情实在难以排遣,

"烟萝洞口":站在烟雾缭绕、萝藤缠绕的洞口,

"立尽黄昏":一直站立到黄昏完全消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人月圆·寄璩源芝田禅师》是元代张可久创作的散曲小令。作品以“寄友”为主题,上片先点明龙湫山云屯寺的独特环境,“别是一乾坤”总领,接着用“桧参百丈”“雪深半尺”“梅瘦三分”三组细节,从树、雪、梅三个角度,勾勒出山寺清幽高寒的景象。下片转向抒情,“几时亲到”直抒对友人璩源芝田禅师的深切思念,想象“松边弄水”“月下敲门”的相聚场景;末句“相思无奈,烟萝洞口,立尽黄昏”以景结情,通过“立尽黄昏”的画面,将无法相见的怅惘与执着,化作黄昏中久久伫立的剪影。全曲语言简练,景中含情,虚实结合,既写出山寺之幽,更衬出对友人的牵挂,情感真挚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散曲作家

张可久(1280~1350?),元代散曲作家。号小山,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移居杭州。延祐末年任绍兴路吏,历桐庐典史、徽州路税务大使等职,后归隐西湖以终。张可久能诗词,尤以散曲知名于世,与散曲作家乔吉并称“张乔”或“乔张”。今存其小令八百五十余首,套曲九套。作品风格清雅明丽,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常常熔铸诗词名句。《太和正音谱》称“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如瑶天笙鹤”。生前曾编定《今乐府》《吴盐》《苏堤渔唱》《新乐府》四种散曲集,已散佚。今传有《张小山小令》《小山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首句“龙湫山上云屯寺,别是一乾坤”,点明地点“龙湫山”与核心意象“云屯寺”。“云屯”二字写出寺宇被云雾环绕的朦胧感,“别是一乾坤”则以简练之语强调此处与尘世隔绝的超脱之境,奠定全曲清幽基调。接着“桧参百丈,雪深半尺,梅瘦三分”三句,从高到低、从静到动展开细节:“桧参百丈”写古桧高耸入云,凸显山寺的古老与巍峨;“雪深半尺”以具体数字强化冬日的清寒;“梅瘦三分”则用“瘦”字巧妙勾勒梅花在雪中的纤细姿态,既符合寒冬梅花的清冷特质,又暗含禅意——如梅之孤高,契合禅院的精神气质。三句景物描写层次分明,画面感极强,共同构成了一幅静谧幽美的山寺冬景图。下片由景及情,转向对禅师的思念。“几时亲到,松边弄水,月下敲门”以问句起笔,直抒“亲到”的渴望:何时能亲自到那松林边玩水,在月光下轻叩禅门?“弄水”“敲门”的日常动作,朴素而富有生活气息,传递出对与禅师相聚的向往。“相思无奈,烟萝洞口,立尽黄昏”笔锋一转,直写相思之苦:因无法相见而无奈,只能在烟萝笼罩的山洞口,从早到晚伫立,直至黄昏。“立尽黄昏”四字极有分量,“尽”字强调时间的漫长与等待的煎熬,将抽象的“相思无奈”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西江月·学道先明玄牝》

下一篇:元·赵可《蓦山溪 赋崇福荷花,崇福在太原晋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