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ěn

朝代:唐作者:郑谷浏览量:1
zhěn
gāo
mián
chūn
jiǔ
hān
shuì
zuì
xián
shēn
míng
zhāo
huì
qióng
tōng
wèi
shū
shàng
rén

译文

斜靠着枕头高枕而卧,在春日正午时分酣然入眠,酒意酣畅后睡足了觉,此刻身心最为闲适自在。明日或许就能领悟人生穷达通达的道理,这样的生活未必就输给那些奔波于仕途的人。

逐句剖析

"攲枕高眠日午春":斜靠着枕头高枕而卧,在春日正午时分酣然入眠,

"酒酣睡足最闲身":酒意酣畅后睡足了觉,此刻身心最为闲适自在。

"明朝会得穷通理":明日或许就能领悟人生穷达通达的道理,

# 穷通:贫困与显达。

"未必输他马上人":这样的生活未必就输给那些奔波于仕途的人。

# 马上人:在马背上求取功名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欹枕》是唐代郑谷的一首七言绝句,以春日为背景,勾勒出诗人欹枕酣睡至正午的闲适之态。诗歌通过“攲枕高眠日午春,酒酣睡足最闲身”的酣眠、饮酒场景,与“马上人”早朝入宫的忙碌形成对比,展现出闲适意境,“欹枕”成为这一意境的具象符号。后两句“明朝会得穷通理,未必输他马上人”,点明参透人生者即便未逐功名亦不输官场之人,将生活情趣与哲思相融。全诗语言质朴却韵味深长,借春日闲适景象与官场忙碌的对比,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满足和对人生穷通之理的领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郑谷(851?~910?),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僖宗时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郑谷与张乔、周繇等合称“咸通十哲”,还被诗僧齐己称为“一字师”。他的诗作,多投赠唱和、写景咏物之作,然屡遭丧乱,能将个人忧愤与时代哀愁融铸其中,声调悲凉。其诗笔调清新,思致婉转,时有警句。《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往往于风调之中独饶思致”,堪为“晚唐之巨擘”。代表作品有《淮上与友人别》《席上贻歌者》《雪中偶题》《鹧鸪》等。著有《云台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闲适题材诗。描绘了春天时节侧卧欹枕熟睡至昼午的生活场景,通过与“马上人”从早朝便需入宫执勤的生活对比,体现了诗人所向往的“闲适世界”,将“欹枕”作为这种闲适生活表象加以刻画,表达了对自在从容生活状态的追求与惬意心境。

2. 分段赏析

首句:“攲枕高眠日午春”,此句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日闲适图景。诗人斜倚枕头,在正午的春日暖阳中酣睡,一个“欹”字生动地描绘出姿态的慵懒随意,“高眠”点明睡眠的状态,“日午春”则交代了时间与季节,营造出温暖惬意的氛围,奠定了整首诗闲适的基调。次句:“酒酣睡足最闲身”,紧承上句,进一步深化闲适之感。“酒酣”表明诗人饮酒尽兴,“睡足”说明睡眠充足,在这样的状态下,诗人感到自身无比悠闲自在。此句通过描写酒后酣睡醒来的感受,将诗人摆脱尘世烦扰、身心放松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后两句:“明朝会得穷通理,未必输他马上人”,诗人的思绪从眼前的闲适生活转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明朝”二字将时间拉长,体现出一种长远的视角;“会得穷通理”,表明诗人认为自己能够领悟人生的穷达之理。“未必输他马上人”,“马上人”通常象征着追逐功名利禄、奔波忙碌之人,诗人认为自己虽然没有像他们一样积极进取追求功名,但凭借对人生道理的领悟,也并不比他们差,表达出诗人超脱世俗、安贫乐道的豁达心境,升华了诗歌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三月三日》

下一篇:唐·李群玉《放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