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风景初三日":春末莺飞草长的三月三日,
# 暮春:春末,农历三月。
"流世光阴半百年":感似水韶华,人世百年又过了一半。
# 流世:即流年,意为时光如流水一样逝去。
"欲作闲游无好伴":想外出闲游却无知己好友作伴,
"半江惆怅却回船":非常不愉快地船到江心便又往回划。
# 惆怅:因失意而伤感懊恼。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流世光阴半百年”,诗人直接感慨时光流逝,自己已年过半百,毫不隐晦地表达出对岁月匆匆的感怀。触景生情:“半江惆怅却回船”,描绘了诗人面对半江景色,带着惆怅回船的画面,将情感融入到这一景象中,含蓄地传达出其失落的情绪,给读者留下回味空间。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暮春风景初三日,流世光阴半百年”:开篇点明时间,正值暮春时节的三月三日,描绘出此时独特的季节氛围。紧接着,诗人由眼前的时间,联想到自己的人生,感慨在这世间已度过了近半百的岁月,巧妙地将自然时节与人生时光相联系,流露出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淡淡伤怀。后两句“欲作闲游无好伴,半江惆怅却回船”:诗人直白地叙述自己原本想要趁着春日外出悠闲游玩,却苦于没有志趣相投的伙伴。这种无人相伴的境况,让他兴致全无,只好带着惆怅,面对半江景色返回船上。这两句通过描述出游计划的落空,细腻地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以生活中的小事件,传达出真实可感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