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àn
殿
qián
huān
·
·
lián
tīng

朝代:元作者:贯云石浏览量:2
lián
tīng
fān
fēng
sòng
mài
huā
shēng
lái
wēi
tiān
jiē
jìng
xiǎo
yuàn
xián
tíng
qīng
hán
cuì
xiù
shēng
chuān
穿
fāng
jìng
shí
èr
lán
gān
píng
xìng
huā
shū
yǐng
yáng
liǔ
xīn
qíng

译文

隔着帘子静静聆听,几番清风送来卖花人的叫卖声。昨夜一场微雨,把天阶冲刷得干干净净。在安闲幽静的庭院里,衣衫单薄,只觉翠袖间透着丝丝轻寒。穿过花间小径,凭靠着十二栏杆极目远眺。只见杏花在稀疏的枝影间摇曳,杨柳在雨后初晴的晨光里舒展身姿。

逐句剖析

"隔帘听":隔着帘子静静聆听,

"几番风送卖花声":几番清风送来卖花人的叫卖声。

"夜来微雨天阶净":昨夜一场微雨,把天阶冲刷得干干净净。

# 天阶:原指宫殿的台阶,此处是泛指。

"小院闲庭":在安闲幽静的庭院里,

"轻寒翠袖生":衣衫单薄,只觉翠袖间透着丝丝轻寒。

# 翠袖:绣绿花的袖子,这里是指青年妇女穿的衣服。

"穿芳径":穿过花间小径,

# 芳径:花间小路。

"十二阑干凭":凭靠着十二栏杆极目远眺。

# 十二阑干:十二是虚指,意谓所有的阑干。古人好用十二地支的数目来组词,如“十二钗”、“十二楼”等等。

"杏花疏影":只见杏花在稀疏的枝影间摇曳,

"杨柳新晴":杨柳在雨后初晴的晨光里舒展身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双调·殿前欢·隔帘听》为元代贯云石所著散曲。此曲以思妇怀人为主题,生动勾勒出一幅春夜怀远图。春雨初霁的夜晚,天穹澄澈,繁星点缀,街头阵阵卖花声传入耳中,打破夜的静谧,让独守空闺的离人辗转难眠。她起身离开卧榻,漫步于寂静庭院,穿过幽径花丛,登上高楼倚栏远眺。月光洒落,新晴夜色里,杏花与杨柳随风摇曳,这朦胧景致非但未抚平心绪,反而勾起她更深的相思之情。在创作手法上,贯云石未对思妇的内心世界作直白刻画,而是以“卖花声”为引,巧妙触发其离愁别绪,再借登楼远眺的动作,将思妇凝神怀人的神态展露无遗。全曲借景抒情,通过环境氛围的渲染烘托人物心境,含蓄蕴藉,余韵悠长,引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散曲作家

贯云石(1286~1324),元代散曲作家。原名小云石海涯,字浮岑,自号酸斋,又号芦花道人,维吾尔族,祖籍新疆北庭(今吉木萨尔县)。初袭父职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后让爵于弟,北上师从姚燧。仁宗时,曾任翰林侍读学士等职,后辞官隐居。其善书法,自成一家。诗文亦有一定成就,尤以散曲最著。其散曲以写山林逸乐生活与男女恋情为主。作品风格基本上属豪放派,以清俊见长。代表曲作有《正宫·塞鸿秋》《中吕·红绣鞋》《双调·清江引》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元代的散曲作品。作者贯云石以思妇怀人为主题,通过描绘春夜雨后的特定场景,以“卖花声”为线索引发离情。借思妇登楼远眺的举动,运用景物烘托的笔法,展现出其凝思怀人的神态,含蓄委婉地表达出女子的相思之情。

2. 写作手法

烘托:“隔帘听,几番风送卖花声”,街头卖花声透过帘子传入,“隔帘”暗示女子独处,“几番”强调声音反复,外界鲜活的叫卖声与室内的寂静形成反差,以声衬寂,烘托出女子深闺独处的孤寂落寞。

3. 分段赏析

此曲描绘江南暮春清晨之景,开篇以“隔帘听,几番风送卖花声”起笔,娇柔的卖花声穿透帘幕,宛如银瓶乍破,瞬间打破清晨的静谧。从女子隔帘听闻卖花声这一细节推测,其或是江南寻常人家的闺中女子——若是深宅大院的贵族小姐,身居内室,断难如此轻易听见街头叫卖。卖花声勾起女子游春兴致,她掀开帘栊步出院门,只见一夜微雨过后,石阶纤尘不染。她漫步于寂静小院,虽因衣衫单薄,寒意顺着翠袖袭来,却仍不愿返回,而是沿着繁花夹道的小径,登上亭台,倚着栏杆极目远眺。晨光中,杏花疏影摇曳,杨柳在新晴的碧空下轻拂,一派明媚春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冕《送沙德润之焉城》

下一篇:元·丁鹤年《长江万里图(将归武昌,自赋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