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散曲作家
王和卿(?~?),元代散曲作家。大名(今河北)人。元中统初曾赋《醉中天·咏大蝴蝶》,其名益著。他与关汉卿交善,曾互相嘲谑。王和卿善于学习民间百姓的生动口语,作品有比较醇厚的俗谣俚曲色彩。其有些作品近于戏谑调笑,如《咏秃》《胖妓》等。孙楷第在 《元曲家考略》 中评价他“观其词意跌宕,洵滑稽之雄也”。主要作品有《拨不断·大鱼》等。
1.
这首套曲以写景开始,既交代了女主人公冬夜等候丈夫回家的背景,又借杜甫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佳人》)的意境暗示了她的佳人形象。接着让她吐出幽怨和心声,便使读者对她在下文又恨又爱的表现有了充分的理解。幺篇中不信今宵又语淡意深。一个又字回应首曲又早黄昏后的又,显示出男子的狂游晚归已是屡见不鲜。但女子的态度依然是不信,这就见出了她的一往情深。不信并非不承认现实,而是因为女子有着执著的理念:大抵为人图甚么,彼此青春年幼。女子对丈夫别无所图,唯一希冀的就是永远拥有着青春的美好理想。唐玄宗李隆基《好时光》: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代表了古人对少年夫妻及时行乐的祝福和理解。曲中女子也是抱着这样的信念,于是她才会一边等待,又一边怨恨。这种自白只有在曲中才能毫不费力地直诉无余,在诗词等韵体中是不易达到此等效果的。以下的情节曲折多致而富于生活真实。在经过度日如年的等待之后,丈夫终于回到了家,却露出了乔公事的蛛丝马迹。妻子追问,忍不住从嗔骂到动手扭住耳朵,然而最后要求丈夫的仅只是把爱惜前程的月下盟誓再复述一遍。她不愿让自己相信丈夫在外拈花惹草的事实,心中还忘不了当初指定梅梢月儿咒的恋情,这就再度显示出她的善良和痴情。全篇以女子的口吻娓娓诉出,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注重情节的戏剧性,无疑同接受民间说唱文学的影响有关。而散曲套数在逼肖声气、描摹心情、表现生活内容等等方面,确实于韵体中占有特别的优势。
上一篇:元·马钰《清心镜 赠裴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