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梢月":明月挂在松梢之上,
"桂子香":桂子散发着阵阵清香,
"又诗成冷泉亭上":我又在冷泉亭上写成了诗篇。
"醉归来晚风生嫩凉":醉意朦胧地归来,晚风吹来带来丝丝凉意,
"戗金船玉人低唱":华丽的船上有美人在低声吟唱。
"银江暗":银色的江水在夜色中显得暗淡,
"翠袖遮":美人用翠袖遮挡着,
"麝煤销露萤明灭":麝香燃尽,露水中的萤火虫闪烁着忽明忽灭的光。
"下西湖美人忺次过也":来到西湖,美人恰好经过,
"打梨花雨声昨夜":想起昨夜那打在梨花上的雨声。
"东风景":春风中的景色,
"西子湖":西子湖
"湿冥冥柳烟花雾":一片湿漉漉、雾蒙蒙,柳烟和花雾交织在一起。
"黄莺乱啼胡蝶舞":黄莺欢快地啼叫着,蝴蝶翩翩起舞,
"几秋千打将春去":那几架秋千好像把春天都摇走了。
"柳叶微风闹":微风中柳叶摇曳,仿佛在喧闹,
"荷花落日酣":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娇艳,
"拂晴空远山云淡":晴空下远处的山峦云雾淡淡。
"红妆女儿十二三":那十二三岁的红衣少女,
"采莲归小舟轻缆":采莲归来,轻轻地把小舟系在岸边。
"青鸾信":期盼着青鸾传递来书信,
"白雁书":也盼望着白雁带来音信,
"望江南梦飞不去":遥望江南,连梦都难以飞过去。
"西湖锦云谁是主":西湖那如锦绣般的云彩,谁才是它真正的主人呢?
"拍阑干满空烟树":我独自拍打着栏杆,眼前只有那一片被烟雾笼罩的树林。
元代散曲作家
张可久(1280~1350?),元代散曲作家。号小山,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移居杭州。延祐末年任绍兴路吏,历桐庐典史、徽州路税务大使等职,后归隐西湖以终。张可久能诗词,尤以散曲知名于世,与散曲作家乔吉并称“张乔”或“乔张”。今存其小令八百五十余首,套曲九套。作品风格清雅明丽,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常常熔铸诗词名句。《太和正音谱》称“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如瑶天笙鹤”。生前曾编定《今乐府》《吴盐》《苏堤渔唱》《新乐府》四种散曲集,已散佚。今传有《张小山小令》《小山乐府》。
1. 分段赏析
“月明归兴”赏析:“松梢月,桂子香,又诗成冷泉亭上”,先描绘出一幅明月照松梢、桂子飘香的清幽画面,点明地点在冷泉亭上,且作者在此诗兴大发。“醉归来晚风生嫩凉,戗金船玉人低唱”,写作者醉酒归来,晚风吹来阵阵凉意,乘坐着华丽的船只,听着美人低声吟唱,生动地营造出一种闲适、惬意的氛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悠然自得的心境。“春晚二首(其一)”赏析:“银江暗,翠袖遮,麝煤销露萤明灭”,描绘出一幅昏暗的画面,银色的江水在夜色中显得暗淡,有美人用翠袖遮挡着,麝香燃烧殆尽,露水中的萤火虫闪烁明灭,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朦胧的氛围。“下西湖美人忺次过也,打梨花雨声昨夜”,说明在这样的夜晚,美人来到西湖,而昨夜刚下过雨打梨花的雨,为画面增添了一丝惆怅和凄美,让人联想到落花满地的景象,流露出对春景将逝的淡淡惋惜。“春晚二首(其二)”赏析:“东风景,西子湖,湿冥冥柳烟花雾”,描绘出西湖在春风中,一片湿漉漉、雾蒙蒙的景象,柳烟、花雾交织在一起,如梦如幻,展现出西湖春天独特的朦胧美。“黄莺乱啼胡蝶舞,几秋千打将春去”,黄莺欢快地啼叫,蝴蝶翩翩起舞,而那几架秋千似乎在不知不觉中把春天摇走了,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对春天即将离去的不舍和感怀。“书所见”赏析:“柳叶微风闹,荷花落日酣,拂晴空远山云淡”,描绘出一幅西湖傍晚的美景图,微风中柳叶摇曳,仿佛在喧闹嬉戏,荷花在落日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娇艳,远处的山峦在晴空下云雾淡淡,层次分明。“红妆女儿十二三,采莲归小舟轻缆”,在这样的美景中,出现了一群十二三岁的采莲少女,她们乘坐着小舟归来,轻轻地系上缆绳,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和青春活力,少女们的纯真与自然美景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忆西湖”赏析:“青鸾信,白雁书,望江南梦飞不去”,借青鸾、白雁传递书信,却梦不到江南,表达出一种对远方(西湖)的思念和牵挂无法实现的无奈。“西湖锦云谁是主?拍阑干满空烟树”,作者遥问西湖那美丽的彩云谁是它的主人,独自拍打着栏杆,眼前只有满目的烟树,流露出一种对西湖的眷恋以及不知自己在西湖美景中处于何种位置的怅惘,意境深远,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