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仙桂香生玉":一支如仙桂般的玉枝散发着阵阵清香,
"消得唤卿卿":如此美人,值得轻声唤她“卿卿”。
"缓歌金缕":她缓缓唱起《金缕曲》的歌谣,
"轻敲象板":轻轻敲击着象牙制的拍板应和节奏,
"倾国倾城":这般风姿,堪称天下无双的美人。
"几时不见":不知已有多久未曾相见,
"红裙翠袖":她那红裙翠袖的身影,
"多少闲情":引发了我心中多少闲愁别绪。
"想应如旧":想来她的模样应该还和从前一样,
"春山淡淡":眉峰如春山般淡淡含黛,
# 淡淡:一作澹澹。
"秋水盈盈":眼波似秋水般清澈盈盈。
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之一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1. 分段赏析
上片:仙姿妙态,倾国倾城开篇。“一枝仙桂香生玉,消得唤卿卿”以通感手法将女子比作散发香气的仙桂美玉,“香生玉”三字凝练传神,既描绘其超凡气质,又暗含温润如玉的品格。“消得唤卿卿”以亲昵称呼直抒倾慕,奠定全曲情感基调。“缓歌金缕,轻敲象板,倾国倾城”三句,“金缕”代指《金缕衣》名曲,“象板”为乐器,通过视听结合的场景描写,刻画女子歌舞时的优雅姿态。“倾国倾城”用夸张修辞,呼应前文“仙桂”意象,将女子的绝世风采推向极致。此三句对仗工整,节奏舒缓,与“缓歌”“轻敲”的动作相契合,体现赵孟頫书画同源的笔法韵律感。下片:别后情思,秋水春山。“几时不见,红裙翠袖,多少闲情”以设问转入别后思念,“红裙翠袖”借服饰代指女子,色彩鲜明的意象引发对欢聚时光的回忆。“多少闲情”四字含蓄蕴藉,将未诉衷肠的怅惘尽融其中。结尾“想应如旧,春山澹澹,秋水盈盈”以景喻人,“春山”比喻眉峰,“秋水”象征眼波,化用典故“眉如春山,眼如秋水”,既呼应开篇“仙桂”的高洁,又以山水的澹泊明澈,暗喻女子容貌未改、情思依旧。此三句虚实相生,将抽象思念具象为自然意象,意境悠远,体现赵孟頫“作画贵有古意”的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