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èi
yǐn
dān
shì

朝代:元作者:虞集浏览量:3
yún
shuāng
yǐn
shù
chóng
chóng
chú
què
dān
jīng
yǒu
kōng
jìng
绿
yīn
sān
yuè
shù
shēng
niǎo
bǎi
huā
fēng
nián
shēn
zāi
táo
jìng
cháng
liú
mài
yào
wēng
dào
lái
hún
qiū
shǔ
guī
hóng
鸿

译文

天空中碧云相连,引领视线看到重重叠叠的树木,除了炼丹的经书,窗户内外空荡荡。一条小径在三月雨的滋润下绿树成荫,几声鸟儿啼叫,微风中百花飘香。岁月久远,记不起曾经栽桃的人,在寂静的夜晚,仿佛一直留着卖药翁。多次来到这里,常常默默不语,独自依靠着秋景,数着南归的大雁。

逐句剖析

"碧云双引树重重":天空中碧云相连,引领视线看到重重叠叠的树木,

"除却丹经户牖空":除了炼丹的经书,窗户内外空荡荡。

"一径绿阴三月雨":一条小径在三月雨的滋润下绿树成荫,

"数声啼鸟百花风":几声鸟儿啼叫,微风中百花飘香。

"年深不记栽桃客":岁月久远,记不起曾经栽桃的人,

"夜静长留卖药翁":在寂静的夜晚,仿佛一直留着卖药翁。

"几度到来浑不语":多次来到这里,常常默默不语,

"独依秋色数归鸿":独自依靠着秋景,数着南归的大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费无隐丹室》是元代诗人虞集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围绕费无隐的丹室展开,首联描绘了丹室周边繁茂的树木和室内简单的陈设,突出丹室清幽的环境和主人潜心修道的生活。颔联描绘了丹室周围三月雨中的绿荫小径和百花风中的啼鸟,展现了美好宜人的自然景色。颈联通过回忆栽桃客和夜静留卖药翁,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感。尾联表达了诗人多次来到丹室却沉默不语,独自面对秋色数归鸿的孤独和对人生的思考。整首诗通过对丹室环境和诗人感受的描写,展现了丹室的清幽和修道生活的神秘,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时光和人生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文学家

虞集(1272?~1348),元代文学家。字伯生,号邵庵、道园,世称邵庵先生。祖籍仁寿(今属四川眉山),后迁居临川崇仁(今属江西抚州)。南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早年从吴澄受学,大德初年,被举荐为大都路儒学教授,历任国子助教、博士等。文宗时以奎章阁侍书学士,与赵世延编纂《经世大典》,卒谥文靖。虞集作为当时的馆阁文臣,又长于写朝廷典册和达观贵人的碑版,与杨载、范梈、揭傒斯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其诗宗尚唐风,多唱和酬赠之作,格律谨严,成就主要在七律,代表作如《挽文丞相》《遣兴》《送袁伯长扈从上京》。虞集的文章多宣扬伦理道德,推崇儒家经术,其与揭傒斯、黄溍、柳贯并称“儒林四杰”。其散文善议论,纵横无碍,朝廷宏文高册,也多出其手。亦能词。有《道园学古录》《道园类稿》等著作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碧云双引树重重,除却丹经户牖空”,这两句诗中“碧云双引树重重”描绘出丹室周围树木繁茂、碧云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清幽、高远的感觉。“除却丹经户牖空”则突出了丹室内部除了丹经之外空无一物,展现出丹室主人专注于丹经修行的生活状态,从环境和室内陈设两个方面展现了丹室的独特之处。颔联“一径绿阴三月雨,数声啼鸟百花风”,进一步描绘了丹室周边的自然景色。“一径绿阴三月雨”描绘出一条被绿荫笼罩的小径在三月细雨中的清新景象,“数声啼鸟百花风”则增添了画面的生机和活力,通过听觉和嗅觉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百花盛开时微风的轻柔,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环境的喜爱。颈联“年深不记栽桃客,夜静长留卖药翁”,通过回忆和现实的交织,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感和神秘感。“年深不记栽桃客”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曾经栽种桃树的人已经被遗忘。“夜静长留卖药翁”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卖药翁象征着丹室的主人或与丹室相关的修道之人,在夜晚的宁静中仿佛一直存在,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对丹室神秘生活的思考。尾联“几度到来浑不语,独依秋色数归鸿”,表达了诗人来到丹室的情感和心境。“几度到来浑不语”表现出诗人的沉默和沉思,是被丹室的环境和氛围所感染。“独依秋色数归鸿”则通过诗人独自面对秋色、数着归巢鸿雁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归期不定的感慨,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和对人生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袁易《南柯子 再用韵》

下一篇:元·王冕《漫兴 其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