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把金戈挽落晖":您想同鲁阳公一样挥动金戈挽回落日,却是徒劳,
# 金戈挽落晖:《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后用于比喻人力胜天。这句反用其意,意谓落日难挽。挽:原指助葬牵引丧车,引申为哀悼死者。
"南冠无奈北风吹":被俘入狱,眼见蒙古如北风劲吹日益横骄。
# 北风:宋元诗文多以此比喻北方金元之势力。,南冠:楚冠,比喻囚犯。
"子房本为韩仇出":张良本是为韩国复兴而出,最终没能达到目的,
# 子房:即张良,字子房,家相韩五世。秦灭韩,张良谋为韩报仇,使刺客击秦始皇于博浪沙,误中副车。后佐刘邦灭秦兴汉。
"诸葛宁知汉祚移":诸葛亮力图恢复汉室江山,而蜀最终为魏所灭,他岂能料到。
# 祚移:喻改朝换代。祚,皇位。移:转移。,宁:岂。,诸葛:指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
"云暗鼎湖龙去远":鼎湖云天黯淡,皇上早已乘龙远逝,
# 龙去远:比喻宋室倾覆而难以复兴,亦隐喻宋帝赵昺之死。,鼎湖: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龙垂胡须迎黄帝上天。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云暗:比喻蒙古族势力的猖獗和宋室的倾覆。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龙垂胡须迎黄帝上天。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
"月明华表鹤归迟":迟迟不见您的魂魄归来。
# 月明华表鹤归迟:《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这里以鹤归隐喻文天祥之死,言文天样若魂归江南,定当有城郭如故而人民非的感叹。华表:立在官殿、城垣、坟墓前的石柱。鹤归迟:言其魂魄难归。此处借喻文天祥被俘而死。迟:待而不至之词。
"不须更上新亭望":请不要再上新亭极目远眺,
# 不须更上新亭望:杨铁崖洪武初不赴召诗:“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开。”全用此诗颔联,《列朝诗集》所载一本云:“商山本为储君出,黄石终期孺子来。”岂铁崖知袭用前人之非,后乃自改耶!铁崖艳诗有全写韩冬郎者,英雄欺人,不可以训。偶因此诗而并及之。新亭:又名劳劳亭,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
"大不如前洒泪时":如今天下都要被异族统治,不如东晋尚有半壁江山。
元代文学家
虞集(1272?~1348),元代文学家。字伯生,号邵庵、道园,世称邵庵先生。祖籍仁寿(今属四川眉山),后迁居临川崇仁(今属江西抚州)。南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早年从吴澄受学,大德初年,被举荐为大都路儒学教授,历任国子助教、博士等。文宗时以奎章阁侍书学士,与赵世延编纂《经世大典》,卒谥文靖。虞集作为当时的馆阁文臣,又长于写朝廷典册和达观贵人的碑版,与杨载、范梈、揭傒斯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其诗宗尚唐风,多唱和酬赠之作,格律谨严,成就主要在七律,代表作如《挽文丞相》《遣兴》《送袁伯长扈从上京》。虞集的文章多宣扬伦理道德,推崇儒家经术,其与揭傒斯、黄溍、柳贯并称“儒林四杰”。其散文善议论,纵横无碍,朝廷宏文高册,也多出其手。亦能词。有《道园学古录》《道园类稿》等著作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悼亡诗,描绘了文天祥力挽狂澜却最终失败的悲壮一生,以及宋朝灭亡后的凄凉景象,营造出一种深沉悲痛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文天祥的崇敬与惋惜,表达了诗人对文天祥壮志未酬的痛心疾首、对宋朝灭亡的哀悼以及对故国沦陷的悲痛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用典:“子房本为韩仇出”中的“子房”即张良,张良为韩国贵族之后,曾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在这里以张良为韩国复仇之事来类比文天祥为宋朝抗元的忠勇之举。 “诸葛宁知汉祚移”中的“诸葛”指诸葛亮,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然而最终未能挽救蜀汉政权走向衰亡的命运,此句以诸葛亮辅佐蜀汉却无法改变汉室倾颓的命运,来暗示文天祥虽竭尽全力抗元,但也难以改变宋朝灭亡的结局。借景抒情:“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前句“云暗鼎湖”描绘出一种阴暗、压抑的景象,烘托出宋王朝覆灭后的悲怆氛围;后句“月明华表”以清冷的月光下华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空寂、凄凉的氛围,寄托了诗人对文天祥的哀思和对宋朝灭亡的痛惜之情。对比:“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将现在的情况与东晋时相比,强调如今的痛苦更加深沉,国土沦陷的程度更加严重,表达出诗人对现状的极度悲哀和无奈。直抒胸臆:“不须更上新亭饮,大不如前洒泪时”毫无掩饰的显露出来。昔日古人虽国土沦丧但尚可对江而泣,可现在连一草一木都沉沦在异族的蹂躏践踏之中,大不如前了。诗人直抒胸臆,在悲凄之中表达了对国土沦丧的深深哀叹和惆怅。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生动描绘出文天祥在战场上奋勇抗敌的英雄气概,流露出诗人对他的深深敬服。然而,元军势力太过强大,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文天祥空有一腔英雄气魄,却难以扭转局势,最终不幸沦为阶下囚。“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这句诗,诗人借用张良为韩国复仇、诸葛亮辅佐蜀汉的历史典故。张良一心只为韩国复仇而投身世事,却未能实现复韩的愿望;诸葛亮六出祁山,竭力兴复汉室,却也未能阻挡江山易主,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诗人借这两位历史人物的遗憾,深切表达了对文天祥抗元复宋失败的惋惜之情。“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以低沉、凄凉的笔调叙述了大宋灭亡、文天祥遇害的悲痛事实。诗人用哀伤的笔触,抒发着自己内心的悲凉与沉痛,字里行间满是对大好江山的急切呼唤,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诗人的情感在最后两句“不须更上新亭饮,大不如前洒泪时”中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昔日古人在国土沦陷时,尚能在江边相对而泣,抒发悲愤之情;而如今,山河破碎,一草一木都处于异族的践踏蹂躏之下,这种境况比古人那时还要凄惨。诗人直抒胸臆,在悲戚的氛围中,深刻地表达了对国土沦丧的沉痛哀叹与无尽惆怅。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笔力刚劲有力,情感深沉内敛。在对文天祥予以高度赞颂与深切哀悼之时,也真实坦露了诗人自身对故国的深深怀念与无尽悲凉。诗篇气韵低沉凝重,蕴含的情感悠远深长,既深刻突出了一个“挽”字,又饱含着诗人自己的隐痛与悲思,意味丰富、感人至深。
# 读此诗而不泣下者几希。
明陶宗仪《辍耕录》
# 胜国之季,业诗者,道园以典丽为贵,廉夫以奇崛见推。迨于明兴,虞氏多助,大约立赤帜者二家而已。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 虞奎章在元中叶,一代斗山。所传《道园集》,浑厚典重,足扫晚宋尖新之习。第其才力不能远过诸人,故制作规模,边幅窘迫,宏逸深沉之轨,殊自杏然。
明胡应麟《诗薮》
# (元诗四家)光芒变化,诸体咸备,当推道园。
清瞿佑《归田诗话》
# 七律精深,自王荆公以后,无其匹敌。
清翁方纲《石州诗话》
# 意到,气到,神到;挽文山诗,此为第一。
清顾奎光《元诗选》
上一篇:元·王处一《一枝花 药方》
下一篇:元·元好问《清平乐·丹书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