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替花愁":风雨好像在替花儿发愁。
# 风雨替花愁:即“替花愁风雨”的倒装。
"风雨罢":等风雨停了,
"花也应休":花儿也该凋谢了。
# 休:凋落。
"劝君莫惜花前醉":劝你不要舍不得在花前喝醉,
"今年花谢":今年花儿谢了,
"明年花谢":明年花儿还会谢,
"白了人头":人却在这一次次花谢中白了头发。
"乘兴两三瓯":趁着有兴致,喝上两三杯,
# 瓯:杯。
"拣溪山好处追游":挑个绿水青山特别美的地方去游玩。
# 追游:追寻景色游赏。
"但教有酒身无事":只要身边有酒,心里没啥烦心事,
# 教:使、令。,但:只、只要。
"有花也好":有花也行,
"无花也好":没花也行,
"选甚春秋":管它春天还是秋天呢。
# 选甚:管甚、管什么。
金代文学家
赵秉文(1159~1232),金代文学家。字周臣,号闲闲,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大定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赵秉文能诗文,文长于辨析,以周程理学为主。其诗善于师法前代名家,如七言古诗模仿李白、苏轼,五言古诗模仿陶渊明、王维,七言绝句则学习杨万里。元好问评其诗“七言长篇,笔势纵放,不拘一律,律诗壮丽,小诗精绝”。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闲闲外集》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游春抒怀词。整首词情感真挚,既有对春光易逝的惋惜,又有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更有及时行乐、洒脱自在的生活态度的抒发,在惜春的基调中展现出一种旷达乐观的精神。
2. 写作手法
对比:上片“风雨替花愁”“白了人头”以浓烈的情感渲染风雨摧花的悲戚与人生迟暮的哀伤;下片“乘兴两三瓯”“但教有酒身无事”则转为淡泊闲适之语。这种情感浓淡的起伏,既符合词人由伤春转向旷达的心境变化,也暗含道家“顺应自然”的哲思,使全词张弛有度。
3. 分段赏析
古代诗词中,“游春”“咏春”主题的作品数不胜数,但大多离不开“伤春”“怅春”之情。赵秉文的《青杏儿》却独树一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如话。上片开篇“风雨替花愁”,短短五字,凝练传神。“替”字尤显精妙,生动传达出词人对春花的深切关怀。风雨来袭时,娇嫩的花朵必然遭受摧残,多情的词人自然为之深深忧虑。“风雨罢,花也应休”,想来狂风暴雨过后,满地残红,花期也将随之消逝。花开终有花落时,令人不禁惜春伤怀。而那些多愁善感的赏花人,也在花开花谢、春去秋来中悄然老去。因此,词人感慨“劝君莫惜花前醉”,时光如流水般匆匆流逝,切莫辜负这大好春光。至此,上片流露出淡淡的怅惘与感伤。然而,词人并未沉溺于悲凉迟暮的情绪中。笔锋一转,“乘兴两三瓯”,下片意境顿时明朗欢快起来。“莫惜”升华为“乘兴”,启示人们应积极拥抱生活,尽情享受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两三杯薄酒,伴着山间清风明月,柳绿花红,莺飞草长——造物之神奇,自然之美妙,令人心旷神怡。词人主张“拣溪山好处追游”,得欢愉时且尽情享受,莫自寻烦恼。结尾“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更显豁达超然:只要胸襟开阔,美酒相伴,远离俗务纷扰,无论花开与否,春天永远常驻,春光无限。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上下片对比强烈,语言浅近直白却不粗俗浅陋,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文学造诣与豁达的人生态度。
# 闲闲之作,无复笔墨痕迹可寻矣。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
# 真率坦诚地抒露人生感受,直率而深含机锋地陈述一己悟解,同样具有激活枯缩的情思,平衡失调的心境的审美意义。
不详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严迪昌《金元明清词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