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好从容":青山绿水间悠然从容,
"将富贵荣华撇过梦中":把富贵荣华抛到脑后,视如梦境。
"寻着个安乐窝胜神仙洞":寻觅到一处比神仙洞府还要美好的安乐窝,
"繁华景不同":这里的繁华景象与世俗截然不同,
"忒快活别是个家风":太快活了,真正是别具一种家风。
# 忒:太、非常。
"饮数杯酒对千竿竹":喝上几杯酒,面对着千竿翠竹,
"烹七碗茶靠半亩松":煮上几碗茶,背靠着半亩松林,
# 碗:盛食器具,古同“椀”。
"都强如相府王宫":这种生活远比住在相府王宫还要惬意。
"青山绿水暮云边":青山绿水与傍晚的云彩相映成趣,
"堪画堪描若辋川":这美景值得描绘,如同王维笔下的辋川。
"闲歌闲酒闲诗卷":悠闲地唱歌、喝酒、吟诗,
"山林中且过遣":在山林中打发时光,
"粗衣淡饭随缘":穿着粗布衣服,吃着简单的饭菜,一切都随性自然。
"谁待望彭祖千年寿":不奢求如彭祖般长生千岁,
"也不恋邓通数贯钱":也不贪恋邓通般堆积如山的财富,
"身外事赖了苍天":身外俗事,全然托付苍天安排。
"居庸关中秋对月一天蟾影映婆娑":在居庸关的中秋之夜,一轮圆月倾洒银辉,桂影摇曳婆娑,
"万古谁将此镜磨":万古长空,是谁将这明镜打磨得如此皎洁?
"年年到今宵":年复一年到今晚,
"不缺些儿个":依旧圆满无缺;
"广寒宫好快活":广寒宫中歌舞升平何其快活,
"碧天遥难问娥":但碧天高远,难向嫦娥探问虚实。
"我独对清光坐":我独坐清冷月光下,
"闲将白雪歌":闲唱阳春白雪,
"月儿":月儿啊,
"你团圆我却如何":你团团圆圆,可我何时能像你一样团圆呢?
"叹世时人个个望高官":感叹世间人人渴望高官厚禄,
"位至三公不若闲":可即便位极三公,也不如清闲自在地生活。
"老妻顽子无忧患":与老妻顽童相伴无忧,
"一家儿得自安":一家人能够自得安乐,
"破柴门对绿水青山":破旧的柴门正对青山碧水,
"沽村酒三杯醉":打来村酒畅饮三杯,直至微醉,
"理瑶琴数曲弹":抚弄瑶琴弹奏几曲,
"都回避了胆战心寒":全然避开了官场中担惊受怕的寒意。
元代散曲作家
宋方壶(?~?),元代散曲作家。名子正,号方壶,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至正初年,客居钱塘,来往湖山之间。后移居华亭,住在莺湖之西。曾筑室名之曰“方壶”,遂以为号。他工于散曲。其曲作之中,倾吐了对元代社会的不满,对官场的鄙弃,对奸党的憎恶,对下层妓女的同情,以及对大明王朝的拥护。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主要作品有《水仙子·居庸关中秋对月》《山坡羊·道情》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山林隐逸生活的双调散曲。将一般人求之不得的富贵荣华视作粪土,而把与市俗“繁华景”截然不同的大自然看作安乐窝,内容是对山林隐逸生活的讴歌赞美。
2. 分段赏析
“青山绿水好从容,将富贵荣华撇过梦中。寻着个安乐窝胜神仙洞,繁华景不同。忒快活别是个家风”:“好从容”三字总领全篇,作者将大自然视为安乐窝,把一般人求之不得的富贵荣华视作粪土,表现出对世俗权贵的蔑视,隐含着对黑暗现实的反抗意识。“饮数杯酒对千竿竹,烹七椀茶靠半亩松,都强如相府王宫”:描绘了隐居生活中饮酒对竹、烹茶倚松的惬意场景,认为这种生活远比相府王宫的奢华生活强,进一步强调了隐居生活的美好和作者对其的喜爱。“青山绿水暮云边,堪画堪描若辋川。闲歌闲酒闲诗卷,山林中且过遣,粗衣淡饭随缘”:继续渲染隐居环境的优美如画,如同王维笔下的辋川。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悠闲地唱歌、饮酒、吟诗,过着随遇而安的生活,体现了一种闲适自在、淡泊名利的心境。“居庸关中秋对月,一天蟾影映婆娑,万古谁将此镜磨?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儿个;广寒宫好快活,碧天遥难问娥。我独对清光坐,闲将白雪歌,月儿,你团圆我却如何?”:这段写中秋之夜在居庸关对月的情景。作者先感叹月亮的永恒和美好,继而联想到广寒宫的快活,最后由月的团圆联想到自己的孤独,发出“月儿,你团圆我却如何”的感慨,在闲适之中又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孤独和惆怅。“老妻顽子无忧患,一家儿得自安,破柴门对绿水青山。沽村酒三杯醉,理瑶琴数曲弹,都回避了胆战心寒”:描写了隐居生活中家庭的安宁和乐,以及自己饮酒弹琴的惬意。“破柴门对绿水青山”展现出一种质朴的生活环境,而“沽村酒”“理瑶琴”则是生活中的乐趣,“都回避了胆战心寒”表明隐居生活让作者远离了世俗的纷争和烦恼,内心得到了安宁。
上一篇:元·杨维桢《主家祠》
下一篇:元·许桢《摸鱼子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