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āng
diào
yàn
ér
luò
guò
shèng
lìng
·
·
xián

朝代:元作者:宋方壶浏览量:3
gōng
míng
mèng
chéng
guì
xīn
gōu
qīng
shān
绿
shuǐ
jiān
máo
shè
shū
xià
guǎng
广
zhòng
shào
píng
guā
bèi
chuān
chá
biàn
chā
yuān
míng
liǔ
duō
zāi
pān
lìng
huā
qīng
jiā
xún
fāng
wài
qīng
yōu
huà
huān
qià
qīn
péng
xián
shuǎ

译文

求取功名的幻梦早已成空,追求富贵的心思也一并抛却。如今只愿栖身于青山绿水之间,隐居在茅舍疏篱之下。学邵平在园中广种甜瓜,像卢仝般细心烘焙香茶,遍植陶渊明喜爱的五柳,多栽潘岳钟情的桃李繁花。这般生涯何等清佳,寻访方外高士畅谈清幽妙理;如此岁月何其欢洽,与亲朋故旧随意戏耍闲话。

逐句剖析

"功名梦不成":求取功名的幻梦早已成空,

"富贵心勾罢":追求富贵的心思也一并抛却。

"青山绿水间":如今只愿栖身于青山绿水之间,

"茅舍疏篱下":隐居在茅舍疏篱之下。

"广种邵平瓜":学邵平在园中广种甜瓜,

"细焙玉川茶":像卢仝般细心烘焙香茶,

"遍插渊明柳":遍植陶渊明喜爱的五柳,

"多栽潘令花":多栽潘岳钟情的桃李繁花。

"清佳":这般生涯何等清佳,

"寻方外清幽话":寻访方外高士畅谈清幽妙理;

"欢恰":如此岁月何其欢洽,

"与亲朋闲戏耍":与亲朋故旧随意戏耍闲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闲居》是元代散曲家宋方壶创作的带过曲。此曲前半阕“雁儿落”直抒胸臆,言功名富贵之念尽消,唯愿栖身青山绿水间的茅舍疏篱;后半阕“得胜令”铺陈闲居生活,借“邵平瓜”“玉川茶”“渊明柳”“潘令花”等典故,状写种瓜焙茶、栽柳种花的田园之趣,兼及与方外之士清谈、同亲朋嬉戏的场景。全曲以白描手法勾勒隐逸图景,巧用历史典故寄寓情志,将陶渊明的淡泊、潘岳的风雅等古人意象熔于一炉,以“青山绿水”“茅舍疏篱”等景物映衬心境,于质朴笔墨中见疏朗之致。末句“清佳”“欢恰”二词收束全篇,既显闲居生活的清雅,亦透露出作者对功名场的疏离与对自然本真的向往。通篇语言浅近而意韵悠然,于散曲的通俗特质中兼具文人雅趣,将退隐情怀写得真切可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散曲作家

宋方壶(?~?),元代散曲作家。名子正,号方壶,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至正初年,客居钱塘,来往湖山之间。后移居华亭,住在莺湖之西。曾筑室名之曰“方壶”,遂以为号。他工于散曲。其曲作之中,倾吐了对元代社会的不满,对官场的鄙弃,对奸党的憎恶,对下层妓女的同情,以及对大明王朝的拥护。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主要作品有《水仙子·居庸关中秋对月》《山坡羊·道情》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功名梦不成,富贵心勾罢”此二句直抒胸臆,点明主旨。“功名梦不成”直言求取功名的愿望屡屡落空,“梦”字暗含曾经的憧憬与如今的虚幻感;“富贵心勾罢”以“勾罢”二字斩钉截铁地表明抛却富贵之念的决心。两句对仗工整,以简洁直白的语言,将作者对仕途失望、决意远离尘世喧嚣的心境和盘托出,为后文的闲居生活叙写埋下伏笔。“青山绿水间,茅舍疏篱下”此联描绘理想中的隐居环境。“青山绿水”勾勒出自然山水的清新秀丽,给人以宁静悠远之感;“茅舍疏篱”则展现出简朴的居住场景,充满田园气息。作者以白描手法,将隐居之所的清幽与闲适娓娓道来,通过自然环境与简朴居处的刻画,反衬出对世俗繁华的厌弃,同时也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静谧的田园之中。“广种邵平瓜,细焙玉川茶,遍插渊明柳,多栽潘令花”四句连用四个典故。“广种邵平瓜”化用秦东陵侯邵平在秦亡后种瓜的典故,借此表明自甘平淡的生活态度;“细焙玉川茶”以唐代茶人卢仝(号玉川子)嗜茶之事,体现对闲适雅趣的追求;“遍插渊明柳”借用陶渊明宅边五柳的意象,彰显对隐逸高士的倾慕;“多栽潘令花”则援引潘岳任河阳县令时遍植桃李的故事,增添生活的诗意与美感。四句对仗工整,用典自然贴切,通过对古人隐居生活场景的再现,细腻地描绘出作者闲居时种瓜、焙茶、植柳、栽花的悠然生活,既充实了闲居生活的具体内容,又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隐逸情怀。“清佳,寻方外清幽话;欢恰,与亲朋闲戏耍”这两句以短句收束全曲,分述两种生活状态。“清佳,寻方外清幽话”描绘与方外之人谈论玄妙清幽之语的情景,“清佳”二字高度概括了这种精神交流的清雅美好,体现作者对超凡脱俗精神境界的向往;“欢恰,与亲朋闲戏耍”则展现与亲朋好友相聚嬉戏的欢乐场景,“欢恰”生动地表现出生活的轻松愉悦。前后句形成呼应,一雅一俗,将闲居生活中精神追求与世俗乐趣的双重美好尽数展现,进一步深化了作者对闲居生活的喜爱与满足之情,使整首曲子在欢快而惬意的氛围中收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脱脱等 撰《杨万里传(节选)》

下一篇:元·爱山《【南吕】四块玉 知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