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梦不成":求取功名的幻梦早已成空,
"富贵心勾罢":追求富贵的心思也一并抛却。
"青山绿水间":如今只愿栖身于青山绿水之间,
"茅舍疏篱下":隐居在茅舍疏篱之下。
"广种邵平瓜":学邵平在园中广种甜瓜,
"细焙玉川茶":像卢仝般细心烘焙香茶,
"遍插渊明柳":遍植陶渊明喜爱的五柳,
"多栽潘令花":多栽潘岳钟情的桃李繁花。
"清佳":这般生涯何等清佳,
"寻方外清幽话":寻访方外高士畅谈清幽妙理;
"欢恰":如此岁月何其欢洽,
"与亲朋闲戏耍":与亲朋故旧随意戏耍闲话。
元代散曲作家
宋方壶(?~?),元代散曲作家。名子正,号方壶,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至正初年,客居钱塘,来往湖山之间。后移居华亭,住在莺湖之西。曾筑室名之曰“方壶”,遂以为号。他工于散曲。其曲作之中,倾吐了对元代社会的不满,对官场的鄙弃,对奸党的憎恶,对下层妓女的同情,以及对大明王朝的拥护。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主要作品有《水仙子·居庸关中秋对月》《山坡羊·道情》等。
1. 分段赏析
“功名梦不成,富贵心勾罢”此二句直抒胸臆,点明主旨。“功名梦不成”直言求取功名的愿望屡屡落空,“梦”字暗含曾经的憧憬与如今的虚幻感;“富贵心勾罢”以“勾罢”二字斩钉截铁地表明抛却富贵之念的决心。两句对仗工整,以简洁直白的语言,将作者对仕途失望、决意远离尘世喧嚣的心境和盘托出,为后文的闲居生活叙写埋下伏笔。“青山绿水间,茅舍疏篱下”此联描绘理想中的隐居环境。“青山绿水”勾勒出自然山水的清新秀丽,给人以宁静悠远之感;“茅舍疏篱”则展现出简朴的居住场景,充满田园气息。作者以白描手法,将隐居之所的清幽与闲适娓娓道来,通过自然环境与简朴居处的刻画,反衬出对世俗繁华的厌弃,同时也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静谧的田园之中。“广种邵平瓜,细焙玉川茶,遍插渊明柳,多栽潘令花”四句连用四个典故。“广种邵平瓜”化用秦东陵侯邵平在秦亡后种瓜的典故,借此表明自甘平淡的生活态度;“细焙玉川茶”以唐代茶人卢仝(号玉川子)嗜茶之事,体现对闲适雅趣的追求;“遍插渊明柳”借用陶渊明宅边五柳的意象,彰显对隐逸高士的倾慕;“多栽潘令花”则援引潘岳任河阳县令时遍植桃李的故事,增添生活的诗意与美感。四句对仗工整,用典自然贴切,通过对古人隐居生活场景的再现,细腻地描绘出作者闲居时种瓜、焙茶、植柳、栽花的悠然生活,既充实了闲居生活的具体内容,又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隐逸情怀。“清佳,寻方外清幽话;欢恰,与亲朋闲戏耍”这两句以短句收束全曲,分述两种生活状态。“清佳,寻方外清幽话”描绘与方外之人谈论玄妙清幽之语的情景,“清佳”二字高度概括了这种精神交流的清雅美好,体现作者对超凡脱俗精神境界的向往;“欢恰,与亲朋闲戏耍”则展现与亲朋好友相聚嬉戏的欢乐场景,“欢恰”生动地表现出生活的轻松愉悦。前后句形成呼应,一雅一俗,将闲居生活中精神追求与世俗乐趣的双重美好尽数展现,进一步深化了作者对闲居生活的喜爱与满足之情,使整首曲子在欢快而惬意的氛围中收尾。
下一篇:元·爱山《【南吕】四块玉 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