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城头下白日":邯郸城头悬挂着白日,
# 城头:一作“城高”。
"邯郸市上风萧瑟":邯郸集市上刮着萧瑟的风。
"故垒空余鸟雀悲":旧堡垒空荡只剩鸟雀悲鸣,
"荒垣只见狐狸出":荒颓的墙垣间只见狐狸出没。
"何王坟墓对山阿":不知是哪位王侯的坟墓对着山坳,
"尚忆诸侯争战多":还让人想起当年诸侯征战繁多。
"赵客归来重毛遂":赵国宾客归来,仍敬重毛遂的胆识,
"秦军老去畏廉颇":秦国将士老去,依旧畏惧廉颇的勇猛。
"黄尘白草宫前道":宫殿前的道路上黄尘飞扬、衰草遍地,
"鬼火如灯夜相照":夜晚鬼火如灯盏般相互映照。
"公子秋来不见歌":秋日里再听不到公子们的欢歌,
# 歌:一作过。
"美人月下那闻笑":月光下也难觅美人的笑语。
# 月下:一作“目下”。
"当时冠盖激浮云":当年权贵的车马冠盖能激荡浮云,
"挝钟考鼓宴青春":敲钟击鼓宴饮青春时光。
"只今惟有邮亭树":如今只剩驿站旁的树木,
"还送年年行路人":还在年复一年送别过往的行人。
元代诗文家
傅若金(1303?~1342?),元代诗文家。初字汝砺,改字与砺,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其早年家贫,后刻苦读书。从范梈学于百丈山,得其诗法。以布衣入京师,诗名大振,虞集等皆大称赏。曾佐使安南,归任广州路儒学教授。其诗题材广泛,以五律尤佳,胡应麟称其五律为元人之冠。傅若金的文章质朴而不粗俗,内容丰富而不浮华,舒缓从容、和谐流畅、风格平和、高雅纯正。有《傅与砺诗文集》。
1. 分段赏析
“邯郸城头下白日,邯郸市上风萧瑟。”以“城头白日”“市上风萧瑟”勾勒邯郸城的远景,白日西沉的昏黄与萧瑟风声相衬,奠定苍凉基调,暗示城池的衰败氛围。“故垒空余鸟雀悲,荒垣只见狐狸出。”聚焦细节,“故垒”“荒垣”点明废墟景象,“鸟雀悲”以禽鸟悲鸣强化寂寥,“狐狸出”则借野兽出没凸显荒无人烟,画面阴森,尽显昔日城池的颓败。“何王坟墓对山阿,尚忆诸侯争战多。”由眼前荒坟引出历史追忆,“何王坟墓”指向战国诸侯,“争战多”暗写邯郸曾为争霸要地,以问句引发对往昔战乱风云的联想,过渡到对历史的追怀。“赵客归来重毛遂,秦军老去畏廉颇。”用“毛遂自荐”“廉颇抗秦”典故,“重毛遂”见赵国对贤才的倚重,“畏廉颇”显秦军对名将的忌惮,两句以英雄事迹再现赵国昔日的强盛与荣耀,与当下荒凉形成反差。“黄尘白草宫前道,鬼火如灯夜相照。”转写眼前宫前道路,“黄尘白草”状环境荒芜,“鬼火如灯”以阴森意象渲染夜的死寂,昔日宫殿要道如今只剩荒草与鬼火,强化今昔盛衰的对比。“公子秋来不见歌,美人月下那闻笑。”以“公子不见歌”“美人不闻笑”虚写往昔宴乐场景的消失,用“秋来”“月下”的时空限定,凸显如今繁华散尽、人去楼空的寂寥,情感沉郁。“当时冠盖激浮云,挝钟考鼓宴青春。”极写昔日盛况,“冠盖激浮云”状权贵车驾之盛,“挝钟考鼓”绘宴乐之喧,“宴青春”点出及时行乐的奢靡,与前文荒败之景形成强烈视觉与情感冲击。“只今惟有邮亭树,还送年年行路人。”以“惟有邮亭树”收束全诗,树犹存而人事非,“送年年行路人”以树的永恒反衬世事变迁、时光无情,余韵悠长,深化历史沧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