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花外小红楼":东风轻拂花丛外的红楼,
"南浦山横眉黛愁":南浦的山峦如黛眉般紧锁愁绪。
# 眉:一作翠。
"春寒不管花枝瘦":料峭春寒不顾花枝的纤弱,
"无情水自流":江水依旧无情地奔流。
"檐间燕语娇柔":屋檐下燕子的呢喃,
"惊回幽梦":惊醒了旧梦,
"难寻旧游":往昔的欢愉再难寻觅,
"落日帘钩":唯有落日余晖映在帘钩上,徒留孤寂。
"吹箫声断更登楼":箫声断绝后,我又一次登上高楼,
"独自凭栏独自愁":独自倚栏,满心哀愁。
"斜阳绿惨红消瘦":斜阳下绿叶黯淡红花凋零,
"长江日际流":长江水向天边奔涌不休。
"百般娇千种温柔":有百般娇媚千种温柔,
"金缕曲新声低按":低吟着《金缕曲》的旋律,
"碧油车名园共游":我们乘着华美的碧油车同游名园,
"绛绡裙罗袜如钩":你身着绛红绡裙、罗袜纤纤如钩。
"因观《花间集》作香腮玉腻鬓蝉轻":因观《花间集》作你面颊如玉般光洁,蝉翼般的鬓发轻扬,
"翡翠钗梁碧燕横":翡翠钗头栖息着碧玉雕的燕子,精致无双。
"新妆懒步红芳径":如今懒得梳妆,再不踏足开满红花的小径,
"小重山空画屏":空留屏风上“小重山”的画影。
"绣帘风暖春醒":绣帘在暖风中轻摇,春意渐浓,
"烟草粘飞絮":烟草缠着飞絮飘荡,
"蛛丝落英":蛛网黏住了零落的花瓣,
"无限伤情":这满目春色,反倒勾起无尽哀伤。
元代画家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文学家。一说初名珽,字元镇,号云林子、幻霞子、荆蛮民等,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其家是吴中有名的富户,但倪瓒不愿管理生产,自称“懒瓒”。其性好洁而迂僻,人称“倪迂”。初奉佛教禅宗,后入全真教。人品高洁,元末卖田散财,浪迹太湖、泖湖一带。一生未仕。倪瓒擅画水墨山水,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元四家”。其创“折带皴”,所作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意境清远萧疏,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其诗多为酬唱之作,造语天然,清隽淡雅;散文自然不雕琢。兼工书法,学王羲之小楷《黄庭经》。存世画作有《渔庄秋霁图》《梧竹秀石图》《雨后空林》等。诗文有《倪云林先生诗集》《清閟阁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作品以春日小红楼内外的东风、花枝、流水、燕语、落日等景象为依托,通过描绘春寒中花枝渐瘦、流水自流、檐燕娇柔、旧游难寻等细节,营造出孤寂清冷的氛围,表达了女子因离别产生的愁绪与对旧时光的深切怀念。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春寒不管花枝瘦”表面写春寒摧残花枝,实则暗喻女子因思念而憔悴的心境。“檐间燕语娇柔,惊回幽梦”通过燕语打破静谧,暗示女子从回忆旧游的甜蜜跌入现实的孤独。燕子的“娇柔”与女子的“愁”形成对比,强化了物是人非的怅惘。“无情水自流”“斜阳绿惨红消瘦”等句,赋予流水、斜阳以情感。流水“无情”反衬人的多情,斜阳的“惨淡”与花枝的“消瘦”共同渲染出暮春的萧瑟,暗合离愁别绪。“金缕曲新声低按”等回忆片段虚写往昔欢愉,虚实交织中凸显“旧游难寻”的失落感。这种时空跳跃使情感层次更丰富。
3. 分段赏析
“东风花外小红楼”东风轻拂,花丛外矗立着一座小巧的红楼,点明地点与季节。以“东风”“花”暗示春景,但“小红楼”中人迹罕至,暗含孤寂。景物描写中隐现人物存在,符合元曲“景中藏情”的特点。“南浦山横眉黛愁”南浦的山峦如女子愁眉般横亘。化用《楚辞》“送美人兮南浦”的典故,将自然景物拟人化,以“眉黛愁”暗喻离别之痛,含蓄点出主题。“春寒不管花枝瘦,无情水自流”春寒侵袭,花枝凋零,流水无情自去。以“春寒”与“流水”象征时光流逝与离人无情的现实,反衬女子对温暖与陪伴的渴望。景物描写中饱含主观情感,体现倪瓒“诗画交融”的意境。“檐间燕语娇柔,惊回幽梦,难寻旧游,落日帘钩”屋檐下燕语呢喃惊醒梦境,旧日欢愉难再寻,唯见落日余晖映照帘钩。燕子成双与女子独处的对比,强化孤独感;“落日帘钩”以静物收尾,画面感强烈,余韵悠长。“吹箫声断更登楼,独自凭栏独自愁”箫声断绝后再次登楼,独自倚栏,愁绪难消。化用“萧史弄玉”典故,暗示爱情消散;叠用“独自”强调孤寂,情感直白而深刻。“斜阳绿惨红消瘦,长江日际流”斜阳下绿叶黯淡、红花凋零,长江水奔流向天际。以“绿惨红瘦”呼应前文“花枝瘦”,借暮春景象深化时光流逝的哀伤;“长江流”象征离人远去,空间感辽阔而苍凉。“百般娇千种温柔,金缕曲新声低按,碧油车名园共游,绛绡裙罗袜如钩”回忆往昔女子的娇柔、共赏《金缕曲》、乘坐碧油车游园、身着华服的情景。通过“金缕曲”“碧油车”等意象铺陈昔日欢愉,与现实的孤寂形成强烈反差。鼎足对句式工整,今昔对比鲜明。“香腮玉腻鬓蝉轻,翡翠钗梁碧燕横”女子面容姣好,鬓发轻簪蝉饰,翡翠钗头碧燕点缀。工笔刻画女子妆容,细节精致,但“懒步红芳径”暗示无心赏春,反衬内心愁绪。“新妆懒步红芳径,小重山空画屏”无心梳妆,懒于漫步花径,画屏上的《小重山》暗含相思。以“懒步”“空画屏”表现百无聊赖,借物抒情,含蓄传达失落感。“绣帘风暖春醒,烟草粘飞絮,蛛丝落英,无限伤情”绣帘轻拂,春风唤醒春色,飞絮粘草、蛛网缠绕落花。以“飞絮”“蛛丝”等衰败意象渲染暮春萧瑟,结句“无限伤情”直抒胸臆,收束全篇。
4. 作品点评
此曲的精妙之处在于,看似未从正面着墨,实则处处围绕离愁别绪展开。倪瓒擅长绘画,其作品在写景上尤具功力。初观其景物描写,仿佛只是纯粹的风景,细细品味后方能体会到景中含情,情感深沉而含蓄,充分展现出倪瓒“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