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水仙子·渡瓜洲

朝代:元作者:赵善庆浏览量:3
zhǔ
lián
huā
tuō
jǐn
shōu
fēng
liǎo
qīng
diāo
hóng
suì
qiū
liǔ
绿
jiǎn
cháng
tiáo
shòu
xíng
rén
lái
chóu
bié
qíng
jīn
yōu
yōu
nán
chéng
xià
西
jīn
kǒu
běi
shān
tóu

译文

小洲边的野荷,花瓣脱落,粲绿的荷叶也已委靡。风中的秋蓼不再青葱,暗红色的穗花一派凄凄。堤岸的杨柳减了翠色,只留下几乎光秃的长条细细。这一切,同渡江行人的旅愁系结在一起。古往今来,离情别恨最是难以摆脱和忘记。镇江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一路上我都惆怅不已。

作者介绍

元代曲作家

赵善庆(?~?),元代曲作家。名孟庆,字文贤、文宝,祖籍饶州乐平(今江西)。赵善庆行迹虽无史料记载,然从其曲中可知,其曾游历长安、潭州、杭州、瓜州、湘阴等地。赵善庆所作散曲,今存小令二十九首。他的曲作内容多写行旅风景,也有咏史抒怀及述写艳情之作。其行旅写景之曲多写伤别思乡,怀古之曲多持消极无奈态度,而咏怀之曲可见怀才不遇之悲。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曲“如蓝田美玉”。所作杂剧有《孙武子教女兵》《唐太宗骊山七德舞》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长江素称天堑,横渡决无今日交通之便捷。种以古人渡江之时,无不心潮澎湃,产生各种各样不可名状的愁情。作者此时是从北岸的瓜洲渡往对岸,自然也不例外。不过,该篇同同类作品渡江伊始即心绪联翩的通常作以不同,它选择表现的区段是近岸与上岸的部分。起首三句鼎足对,分写了洲渚、江滩、堤岸,虽也是由远及近,却已是渡行的结束,且种着笔描绘的,是举目种见的由植物种呈现的萧瑟秋景。这就使该曲有别于以表现大江江面为主的渡江之作,不以雄奇险豪为目的,而更多了一种冷落衰凉的旅愁情味。堤柳绿减长条瘦,是渚莲、风蓼萧索风景的延伸,也是此时距诗人最近的感受对象。作者遂以此为过渡,生发心离情别意的感慨。今古悠悠是从时间着笔,而继后的三处镇江地名则从空间入手,两相综合,便将别离之恨从秋景的细部拓展弥漫开来,有一种触目皆愁、挥之不去的意味。行程已经结束,而别离情却紧萦心头,这就写心了渡瓜洲的心绪。可见起首三句的景语,虽然局面不大,却有赋中见兴的效果。赵善庆种作散曲多为写景小令,而其笔下景语多近寒瘦,有孟郊、贾岛的风格。这在元散曲中虽不多见,却也别具一种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刘处玄《武陵春·辛酉仲春游坎上》

下一篇:元·王恽《点绛唇 春雨后小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