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ún
yǐn
jūn

朝代:明作者:高启浏览量:3
shuǐ
shuǐ
kàn
huā
hái
kàn
huā
chūn
fēng
jiāng
shàng
jué
dào
jūn
jiā

译文

一路上渡过了一道水又一道水,河边路旁长满了看也看不尽的鲜花。因为一路上春光明媚、风景幽美,我不知不觉就来到您的家了。

逐句剖析

"渡水复渡水":一路上渡过了一道水又一道水,

# 复:再一次。

"看花还看花":河边路旁长满了看也看不尽的鲜花。

# 还:再、又。

"春风江上路":因为一路上春光明媚、风景幽美,

# 路:路上。

"不觉到君家":我不知不觉就来到您的家了。

# 君:指姓胡的隐士。,不觉:不知不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寻胡隐君》是元末明初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歌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诗人访友途中的生动画面。核心意象围绕“渡水”“看花”“春风江上路”展开,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江南春日行旅图。前两句着重于对行程中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体现诗人对美好景致的流连忘返;后两句则顺势点明在美好春景的陪伴下,诗人轻松抵达友人家,将访友途中的愉悦心情表露无遗。此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流畅,以寥寥数语生动地展现出春日访友途中的欢快心情与沿途迷人风光。它以简洁之笔绘就独特的江南春日行旅图,为后人呈现出元末明初江南地区的春日风貌,给读者带来轻快愉悦的审美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高启(1336~1374),元末明初诗人。字季迪,号槎轩、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洪武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后擢户部右侍郎,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他因作《上梁文》受牵连,被腰斩于市。高启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并称“吴中四杰”。早年他与王行、徐贲、宋克等人比邻,常以诗酒唱和,号“北郭十友”,又称“十才子”。高启的诗歌题材丰富,主要分为社会动乱诗、咏史怀古诗、纪游酬赠诗、感怀诗四类。其诗风格自然浑成、清新古朴、沉雄伉健。诗文集有《吹台集》《江馆集》《凤台集》《娄江吟稿》《姑苏杂咏》等。后人汇辑其作品为《高太史大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寻胡隐君》作者为元末明初的高启。此诗创作具体时间未详。当时,高启怀着兴奋的心情,远道去拜访友人。一路上翻山过河,春风温柔地拂面,沿途春花含笑绽放,美好景致让诗人心情愉悦。即将与友人相见的期待与兴奋之情在心底涌动,诗人按捺不住,遂写下这首轻快的五言绝句,记录下访友途中的美好心情与所见美景。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诗。诗中通过“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描绘了沿途不断渡水、赏玩繁花的情景,以“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展现出在春风吹拂的江边道路上行走,因沉醉于美景而不知不觉到达友人家的过程,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陶醉于春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沿途自然风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后两句“春风江上路”,以“春风江上”点明时间环境,借一路春光旖旎之景,抒发诗人愉悦轻快、悠然自得的心境,展现其对自然美景的喜爱。白描手法:“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春风江上”简单点明时节和环境,“江上路”描述行程,“不觉到君家”直白表明因陶醉美景而未觉路途遥远就到了友人家,以质朴的语言描绘画面和传达心境。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短短两句,便透露出去往胡隐君家路途并非坦途,需多次渡水,却也暗示一路风光绮丽。诗人采用叠句手法,“渡水”“看花”反复吟哦,虽用词简约,却营造出一种柳暗花明、景致层叠的丰富感。“复”与“还”字精巧勾勒,传递出诗人对沿途美景的沉醉,并非厌烦行程的繁复,而是满心眷恋,似有看不尽、赏不完的意趣。后两句“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进一步铺陈画面。“春风江上”点明了时节与环境,此时正值春风拂面,行走在江边小径。“江上路”意味着需不断渡水过桥,足见江水蜿蜒、道路曲折。但诗人并未因行程的迂回而烦闷,一路春光旖旎,足以消解疲惫。而“不觉到君家”堪称点睛之笔,一方面,它直白地表明诗人因陶醉于沿途风光,浑然不觉间已至胡家,未感路途遥远;另一方面,更传达出诗人到达后才如梦初醒,仿佛仍沉浸在沿途美景中,几乎忘却了此行访友的初衷,将诗人悠然自得、陶醉于自然的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4. 作品点评

《寻胡隐君》里,诗人踏上拜访胡姓隐士的行程。诗中并未刻画隐士的生活情境,而是兴致盎然地铺陈一路上的春光:潺潺流水、簇簇繁花、徐徐春风。诗人全身心沉浸其中,让人难辨其究竟是在寻春,还是意在寻友,这便是诗的妙趣所在。抒情方面,主人公访友脚步未停,可兴致却悄然转移至沿途美景,这种情感的微妙变化,引人深思。诗中词语虽有重复,却简洁凝练;表意看似直白浅近,实则潇洒飘逸,尽显诗人对自然景致的倾心,于质朴之中蕴含着独特的诗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

清永瑢、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文征明《拜年》

下一篇:明·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