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ān

朝代:明作者:唐寅浏览量:3
shì
kāi
yuán
zhòng
dān
chén
xiāng
tíng
běi
lěng
quán
nán
jīn
yán
hái
jiù
fēng
jiāng
dōng
yuè
rùn
sān

译文

在开元年间人们非常重视牡丹,沉香亭的北面、冷泉的南边都是人们观赏牡丹的热门之地。到如今牡丹的颜色还是和从前一样鲜艳,在江东历经风雨,又有明月的润泽相伴。

逐句剖析

"故事开元重牡丹":在开元年间人们非常重视牡丹,

"沉香亭北冷泉南":沉香亭的北面、冷泉的南边都是人们观赏牡丹的热门之地。

"如今颜色还依旧":到如今牡丹的颜色还是和从前一样鲜艳,

"风雨江东月润三":在江东历经风雨,又有明月的润泽相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牡丹图》是明代画家、文学家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追忆盛唐时期牡丹的尊贵地位,以“开元”盛世与“沉香亭”“冷泉”等长安宫廷景观的时空并置,勾连起牡丹与历史兴衰的关联,暗含对盛唐气象的追慕;后两句转写明代江南牡丹历经风雨仍“颜色依旧”,既赞颂牡丹超越时空的永恒之美,又以“风雨江东”隐喻社会动荡,通过自然意象与历史沧桑的交融,寄托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感慨。全诗语言凝练,将牡丹的艳丽与历史的厚重交织,形成时空交错的意境,既展现牡丹作为盛世符号的文化象征,又赋予其坚韧高洁的人格化意涵,具有含蓄隽永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江南四才子”之一

唐寅(1470~1523),明代画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又号桃花庵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十一年(1498年)中乡试解元。次年会试,因牵涉程敏政科场舞弊案而未被录取。后游名山大川,以卖画为生。唐寅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江南四才子”),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其擅长画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笔墨秀润峭利,景物清隽生动,融汇南北画风;兼善书法,取法赵孟頫,奇峭俊秀。工诗文,文以六朝为宗;诗初多秾丽,中尚平易,晚则纵放不拘成格。代表作品有画作《王蜀宫妓图》《秋风纨扇图》《风木图》等。著有《六如居士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题画诗。此诗描写了牡丹在历史沧桑中依旧保持艳丽的风姿,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同时借牡丹的永恒之美暗喻自然与人文精神的坚韧不折。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句“沉香亭北冷泉南”用了《冷泉亭记》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唐代皇室奢华生活的追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人工、繁华与宁静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借代:“如今颜色还依旧”中,颜色本身是为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在此处指代牡丹,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繁华岁月的美好追忆与对牡丹恒久魅力的由衷赞叹。

3. 分段赏析

第一句“故事开元重牡丹”,揭示了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对牡丹花的深厚喜爱。正如后来刘禹锡在《赏牡丹》中所描绘的那样,牡丹花开的时节,整个京城都为之轰动,足见其在当时的影响力。第二句“沉香亭北冷泉南”,则巧妙地引入了一个典故。这里提到的“沉香亭北”,正是指唐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的地点——兴庆宫沉香亭。而“冷泉南”则巧妙地与白居易的《冷泉亭记》相联系,虽然直接关联可能不多,但诗人借此营造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对比与联想。在《冷泉亭记》中,白居易描述了余杭郡多处风景秀丽的亭子,而这里的“冷泉南”则仿佛将读者带入了另一个清幽雅致的境界,与沉香亭北的繁华盛景形成了鲜明对比。第三、四句。无论是开元盛世的辉煌,还是沉香亭北唐玄宗与杨贵妃共赏牡丹的浪漫场景,亦或是冷泉南那些修建五亭的太守们的功绩,都已成为过往云烟,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然而,时至今日,江南三月的春天依旧如期而至,和风细雨温柔地滋润着大地,也滋养着那些盛开的牡丹花。这些牡丹花,无论历经多少岁月的变迁,其色彩依旧是那么艳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不朽的历史传奇。在这里,“颜色”不仅指牡丹花的色彩,更象征着那段历史的辉煌与美好。而“江东”(即江南)作为这一切美好事物的见证者,其春天的和风细雨更添了几分温柔与哀愁,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无情与自然的恒久。诗人通过对比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恒常,表达了对过往繁华的追忆与对自然美好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江盈科《庸医治驼》

下一篇:明·于谦《入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