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ā
niǎo
èr
shǒu

朝代:明作者:张弼浏览量:2
tiān
tāi
shān
liú
láng
lái
xuán
guàn
liú
láng
rén
lái
rén
huā
zhī
jīn
niǎo
chūn
mǎn
shù
绿
chuāng
mián
rén
wén
dào
chūn
guī
wèi
shí
chūn
tuī
chuāng
kàn
huā
niǎo
hái
jiāng
luó
shàn
zhàng
liú
chén

译文

在天台山里,刘郎来到此处,在玄都观中,刘郎又离开了。人来来往往,花儿却浑然不知,黄莺啼叫,春天的气息布满枝头。在绿色的窗边,如玉般的女子独自安睡,听闻春天已经归来,却还未曾领略春天。想要起身推开窗户去观赏花和鸟,还是拿起罗扇来遮挡飞扬的尘土。

逐句剖析

"天台山里刘郎来":在天台山里,刘郎来到此处,

"玄都观里刘郎去":在玄都观中,刘郎又离开了。

"人来人去花不知":人来来往往,花儿却浑然不知,

"金衣鸟啼春满树":黄莺啼叫,春天的气息布满枝头。

"绿窗孤眠如玉人":在绿色的窗边,如玉般的女子独自安睡,

"闻道春归未识春":听闻春天已经归来,却还未曾领略春天。

"欲起推窗看花鸟":想要起身推开窗户去观赏花和鸟,

"还将罗扇障流尘":还是拿起罗扇来遮挡飞扬的尘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花鸟图二首(其一)》是明代诗人张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前四句写出了人世的变迁,而花儿却浑然不知,金衣鸟儿啼叫,春天已充满树林,营造出一种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氛围。后四句刻画了一位孤独的美人,她听说春天归来却不认识春天,想要起身看花鸟,又怕灰尘沾染,生动地表现出美人的娇柔与孤独。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美人、花鸟、春景巧妙融合,表达了诗人对闲愁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诗文家、书法家

张弼(1425~1487),明代诗文家、书法家。字汝弼,晚号东海翁,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升南安知府,后以生病为由辞官回家。其善诗文,工草书。其诗信手纵笔,大多不需起草稿。张弼喜作大字草书,顷刻能写数十张纸,疾如风雨,矫如龙蛇。其小字草书流传较少,作品圆熟劲健,结构、章法自然而富有变化。其行书结构紧凑生动,较多使用方笔。传世作品有草书《蝶恋花词》轴。著有《东海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四句:“天台山里刘郎来,玄都观里刘郎去。人来人去花不知,金衣鸟啼春满树。”开篇借“刘郎”在不同地点的来去,引发时光流逝的感慨。“人来人去花不知”将花拟人化,花对人的来来去去毫无察觉,与人类对时光变迁的敏感形成鲜明对比。“金衣鸟啼春满树”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日画面,在这热闹的春景中,更凸显出人的感慨与孤独。后四句:“绿窗孤眠如玉人,闻道春归未识春。欲起推窗看花鸟,还将罗扇障流尘。”镜头转向闺中女子,她独自在绿窗下孤眠,听闻春天归来,却还未真正感受春天。“欲起推窗看花鸟”表现出她对春天的向往,而“还将罗扇障流尘”这一细节,又透露出她的细腻心思,既想欣赏春景又怕被流尘打扰,生动地展现出闺中女子寂寞、敏感的内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于谦《入京》

下一篇:明·祝允明《汉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