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帕蘑菇与线香":绢帕、麻菇、线香等土特产,
# 绢帕蘑菇与线香:绢帕、麻菇、线香,这些都是本当时比较稀缺的土特产品,通常是官员送给权贵们的贡品。蘑:一作麻。
"本资民用反为殃":本来应该是老百姓自己享用的,却被官员们统统搜刮走了,反而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 殃:祸害。
"清风两袖朝天去":我两手空空进京去见皇上,
"免得闾阎话短长":免得被百姓闲话短长。
# 闾阎:老百姓。闾:古时候25户为一闾。
明代大臣、诗人
于谦(1398~1457),明代大臣、诗人。字廷益,号节庵,因官至少保,故世称于少保,谥号忠肃,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进士,历任河南、山西等地巡抚,正统末召为兵部左侍郎,迁兵部尚书。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其诗作更多的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记录和深刻反思,风格遒劲、兴象深远。主要作品有《石灰吟》《荒村》《入塞》等。后人辑有《于忠肃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讽刺官场腐败的诗。诗中描绘了地方特产本为百姓生活所用,却因官员搜刮成灾的现象,体现了诗人对进贡歪风的批判。同时,表达了自己两袖清风、清廉自守,不愿同流合污的态度。
2. 写作手法
对比:前两句写绢帕等特产本为百姓生活所用,却因官员搜刮成为百姓灾祸,后两句写自己只带两袖清风进京,避免百姓非议,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批判了进贡歪风,凸显自身清廉。比喻:“清风两袖朝天去”中,以“清风两袖”作比,形象地表现出为官清廉、不贪财物的姿态。借代:“免得闾阎话短长”里,用“闾阎”代指百姓,使表达更简洁,体现出对百姓看法的在意。铺陈:首句将绢帕、麻菇、线香三种地方特产依次罗列,自然呈现出当时地方官进京带礼物的场景,为后文批判做铺垫。
3. 分段赏析
首句罗列绢帕、麻菇、线香三种地方特产入诗,以平实质朴的语言自然呈现世俗场景,将常见的贡品意象纳入诗中,化日常俗物为诗歌元素,为后文批判埋下伏笔。次句以“反为”二字形成语义转折,直指特产本“资民用”的属性与“为殃”的现实反差,一个“殃”字尖锐揭露赃官酷吏借搜刮特产盘剥百姓、致民生困苦的社会乱象,饱含作者对腐朽吏治的愤懑谴责。第三句“清风两袖朝天去”以“清风两袖”的形象比喻,化用苏轼《赤壁赋》中“清风”意象却赋予全新内涵,以超脱飘逸之语塑造磊落清廉的为官姿态,鲜明展现作者不随流俗的刚直品格。末句“免得闾阎话短长”以“闾阎”代指百姓,将个人为官准则与百姓舆论相连,表明自身清廉自守不仅是坚守道德底线,更在于避免百姓非议,体现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收束全诗的同时,将个人操守升华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对进贡的不良风气进行了批判,彰显了于谦为官廉洁、不肯与污浊环境同流合污的刚正品格。在后世,人们常常借助“两袖清风”和“玉壶”来比喻官吏的廉洁自律。
上一篇:明·唐寅《牡丹图》
下一篇:明·张弼《花鸟图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