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zhī

朝代:明作者:丘浚浏览量:3
shì
jiān
zhēn
guǒ
gèng
jiā
xuě
zhào
jiàng
shā
zhǒng
tiān
rán
hǎo
wèi
lián
shēng
chù
shì
tiān

译文

要说世间的奇珍异果,恐怕没有比荔枝更好的了,果肉宛如白玉和雪一样,外面笼罩着一层红纱。这果子的味道确实非常美妙,它的可爱正是因为它生长在那得天独厚的天涯海角。

逐句剖析

"世间珍果更无加":要说世间的奇珍异果,恐怕没有比荔枝更好的了,

"玉雪肌肤罩绛纱":果肉宛如白玉和雪一样,外面笼罩着一层红纱。

# 罩:笼罩。,玉雪:白玉和雪。

"一种天然好滋味":这果子的味道确实非常美妙,

"可怜生处是天涯":它的可爱正是因为它生长在那得天独厚的天涯海角。

# 可怜:可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荔枝》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荔枝生于天涯海角的天然美质为切入点,通过“玉雪肌肤罩绛纱”的意象建构,既凸显其“世间珍果更无加”的独特品性,更借物抒怀,将地理特征升华为文化符号——“可怜生处是天涯”的“可怜”实为“可爱”之转义,既暗喻自身生于斯长于斯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自信,又以“天然好滋味”的味觉书写完成对故土风物的诗意赋形。全诗以物寄情,表面咏物实则抒怀,在“似无寄托”的物象描摹中,实现“天涯海角”与“精神原乡”的意象叠合,既展现对地域文化的认同自觉,又暗含士人“不以境遇移其志”的精神坚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政治家、文学家,“岭南四大儒”之一

丘浚(邱濬)(1418?~1495),明代政治家、文学家。字仲深,号琼台,世称琼台先生,广东琼州府琼山(今属海南)人。景泰进士,成化、弘治时参与修编《英宗实录》《宪宗实录》,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卒赠太傅,谥文庄。丘浚与唐代张九龄、宋代余靖、崔与之并称“岭南四大儒”,与海瑞合称“海南双璧”。其在理学领域颇有建树,被明孝宗御赐为“理学名臣”。其诗或雄浑壮丽,或清新晓畅,“出乎天趣自然”,深受时人推崇。其散文直抒己见,不虚饰造作。其著述涉及经济、历史、理学、军事、文学等领域。著有《大学衍义补》《家礼仪节》《朱子学的》等。今人辑有《丘濬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十一首咏物诗。通过对荔枝的赞美,表达了对海南故土的思念与眷恋。

2. 分段赏析

此诗开篇即开门见山,以斩钉截铁之语断言荔枝为世间至珍,直截奠定全诗对荔枝的极致推崇基调。“更无加”三字以对比手法强化荔枝的独特地位——相较于其他果品,它无需任何修饰便稳坐“至珍”之位,这份自信既源于荔枝本身的卓越,亦暗含诗人对故乡风物的深切自豪,为后文情感的层层铺展埋下伏笔。次句聚焦荔枝形色:“玉雪肌肤”以白玉冰雪喻果肉,精准捕捉其莹白剔透、冰润细腻的质感,与后文“天然好滋味”形成视觉与味觉的呼应;“绛纱”则以红纱拟果皮,既写其轻薄鲜红的形态,又暗赋予“红颜”般的灵秀,将荔枝拟人化为一位冰肌玉骨的古典美人。红白二色交织碰撞,视觉冲击鲜明,更添自然造物的精妙意趣,足见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感知。“一种天然好滋味”一句由形及味,笔锋转向荔枝的内在之美。它无需雕琢、不事矫饰的甘美,恰合“大巧若拙”的哲学意蕴;而“一种”“好滋味”的口语化表达,更践行诗人“眼前景物口头语”的诗学主张——不刻意堆砌辞藻,只以最本真的文字传递最鲜活的感受。这一句既深化了对荔枝的赞美,又将笔触从物象延伸至精神,为尾句的地域寄托悄然蓄势。尾句“可怜生处是天涯”是全诗情感的升华。“可怜”二字在古乐府中多有“可爱”之意,此处既赞荔枝生于天涯海角的得天独厚,更暗含诗人以荔自喻的深意:虽处偏远海南,却如这颗荔枝般自有一方天地,心怀天下而不坠其志。“遥从海外数中原”的壮志在此句中若隐若现,诗人将荔枝的“天涯”属性转化为对故乡海南的诗意重命名——它不仅是地理上的边陲,更是文化精神的原乡,这份对故土的深情,终在“天涯”二字中沉淀为最动人的告白。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赵今燕《燕来》

下一篇:明·唐寅《事茗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