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áng
guàn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杜光庭浏览量:1
pán
kōng
niè
cuì
dào
shān
diān
zhú
diàn
殿
yún
lóu
shì
tiān
dòng
cǎo
shēn
wēi
yǒu
jiù
bēi
wén
miè
zhī
nián
zhōu
xiàng
tōng
yán
wài
wàn
yān
xiá
zài
qián
shì
rén
jiān
qīng
péng
dǎo
fǎng
访
zhēn
xiān
céng
suí
yún
shuǐ
shān
yóu
xíng
jìn
céng
fēng
gèng
shàng
lóu
jiǔ
yuè
dēng
lín
yǒu
nián
kān
chóu
shù
hóng
shù
gāo
yǐng
yān
dàn
yān
nóng
yuǎn
jìn
qiū
zàn
shú
xiāng
zhù
péi
tiān
zhàng
shén
zhōu

译文

盘旋在空中,踩着翠绿的山石登上山顶,竹子建造的宫殿和云雾缭绕的楼阁气势直逼天际。古老的洞穴中荒草丛生,隐约有一条小路,陈旧的石碑上文字已经磨灭,不知道是哪一年所立。站在这儿,八州的物象仿佛就在屋檐之外,万里的烟霞仿佛就在眼前。这里本就是人间可以轻身飞举的地方,又何必去蓬莱仙岛寻访真正的仙人呢。曾经随着云水在此山游玩,走遍层层山峰后又登上高楼。九月登临此地应该是有深意的,七年的坎坷道路实在令人忧愁。树木有的红有的绿,高低错落的树影交织在一起,烟雾有的淡有的浓,营造出远近不同的秋意。暂时静心感受炉香的袅袅香气,不必离去,静静陪伴着天子的仪仗进入神州大地。

逐句剖析

"盘空蹑翠到山巅":盘旋在空中,踩着翠绿的山石登上山顶,

"竹殿云楼势逼天":竹子建造的宫殿和云雾缭绕的楼阁气势直逼天际。

"古洞草深微有路":古老的洞穴中荒草丛生,隐约有一条小路,

"旧碑文灭不知年":陈旧的石碑上文字已经磨灭,不知道是哪一年所立。

"八州物象通檐外":站在这儿,八州的物象仿佛就在屋檐之外,

"万里烟霞在目前":万里的烟霞仿佛就在眼前。

"自是人间轻举地":这里本就是人间可以轻身飞举的地方,

# 轻举:天子的兵卫。此指僖宗奔蜀的车驾。

"何须蓬岛访真仙":又何必去蓬莱仙岛寻访真正的仙人呢。

"曾随云水此山游":曾经随着云水在此山游玩,

"行尽层峰更上楼":走遍层层山峰后又登上高楼。

"九月登临须有意":九月登临此地应该是有深意的,

"七年岐路亦堪愁":七年的坎坷道路实在令人忧愁。

"树红树碧高低影":树木有的红有的绿,高低错落的树影交织在一起,

"烟淡烟浓远近秋":烟雾有的淡有的浓,营造出远近不同的秋意。

"暂熟炉香不须去":暂时静心感受炉香的袅袅香气,不必离去,

"伫陪天仗入神州":静静陪伴着天子的仪仗进入神州大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福唐观二首》是唐代诗人杜光庭创作的两首七言律诗。第一首,描绘了福唐观的壮丽景色和超凡氛围。首联写诗人登上山顶,看到竹殿云楼气势逼人;颔联通过古洞、旧碑的描写,增添了道观的古朴神秘之感;颈联展现出道观视野开阔,能将八州物象和万里烟霞尽收眼底;尾联则表达了对福唐观的赞美,认为这里是人间超凡之地,无需再去蓬莱寻仙。第二首,以回忆视角展开,首联写在九月登高的过程中,颔联、颈联描绘出秋日里树影红碧错落、烟霭远近浓淡的如画意境。尾联抒发了期望报效家国的壮志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末五代道士、道教学者

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道士、道教学者。字圣宾(一说宾圣),号东瀛子,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咸通间举进士不第,入天台山修道,仕唐为内供奉,后事王建父子,官至谏议大夫,赐号广成先生。晚年居青城山白云溪。杜光庭能诗文,尤喜编纂神异故事以阐扬道教。他还注重研究《道德经》,对以往六十家注解诠释《道德经》的内容进行比较研究,概括了各家意向和宗旨。著有《广成集》《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神仙感遇传》《墉城集仙录》《录异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题福唐观二首》是唐代诗人杜光庭写的。唐玄宗于天宝十五年(756)逃至蜀地避难时,曾在成都设立福唐观,祈求神灵庇护唐朝社稷。杜光庭在乾符三年(876)首次入蜀时,造访了福唐观,并题写了一首《题福唐观》。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律诗,也是一组山水、登高诗。这组诗通过对福唐观及其周边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福唐观胜景的赞美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九月登临须有意,七年岐路亦堪愁”,通过“九月”与“七年”的对比,既点明了时令特征,又深化了羁旅愁思的时间纵深感,形成独特的时空交织艺术效果。“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通过“树红树碧”与“烟淡烟浓”的色彩和浓度的对比,营造出层次分明的视觉韵律。对偶:“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句式工整,音韵和谐,营造出层次分明的视觉韵律,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首联:“盘空蹑翠到山巅,竹殿云楼势逼天”,这两句诗中“盘空”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登山的动态,“蹑翠”则增添了一种轻盈的感觉。“竹殿云楼势逼天”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竹殿云楼的壮观和高耸入云的气势。颔联:“古洞草深微有路,旧碑文灭不知年”,这两句诗中“古洞草深”营造出一种幽静、神秘的氛围,“微有路”则暗示了道路的隐秘。“旧碑文灭不知年”通过古碑文字的磨灭,增添了道观的历史沧桑感。颈联:“八州物象通檐外,万里烟霞在目前”,这两句诗中“八州物象”展现了道观视野的开阔,“通檐外”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开阔感。“万里烟霞在目前”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尾联:“自是人间轻举地,何须蓬岛访真仙”,这两句诗中“自是”表明了诗人的肯定态度,“人间轻举地”则表达了对福唐观的赞美,认为这里是人间可以超凡脱俗的地方。“何须蓬岛访真仙”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观点,否定了去蓬莱寻仙的必要性。第二首首联:“曾随云水此山游,行尽层峰更上楼”,这两句诗中“曾随”表明了过去的经历,“云水”增添了一种空灵、自在的感觉。“行尽层峰更上楼”则表现出诗人登山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高处美景的追求。颔联:“九月登临须有意,七年岐路亦堪愁”,这两句诗中“九月登临”点明了时间,“须有意”则强调了登临的目的和意义。“七年岐路”回顾了过去的坎坷经历,“亦堪愁”则表达了对过去的忧愁和感慨。颈联:“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这两句诗中“树红树碧”描绘了树叶的颜色,“高低影”则表现了树影的错落有致。“烟淡烟浓”描绘了烟雾的状态,“远近秋”则营造出一种秋意弥漫的氛围,给人以美的享受。尾联:“暂熟炉香不须去,伫陪天仗入神州”,这两句诗中“暂熟炉香”表现出诗人暂时静心感受炉香的袅袅香气,“不须去”则表达了诗人不愿离去的想法。“伫陪天仗入神州”则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和对国家的关注,希望能陪伴天子的仪仗进入神州大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古洞草深,旧碑文灭,写观之古;簷通八州,目空万里,写山之高,均极工整。

现代杨林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愈《醉后》

下一篇:唐·羊士谔《野望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