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云冻不飞":山间的雾气被冻得凝滞不动,不再翻飞,
"江水明素练":江水澄澈如一条铺展的白色绸缎。
"千林冥若空":千万片树林在雪中昏暗幽深,仿佛消融在虚空,
"遥峰隐还见":远处的山峰在雾气中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渔歌岩下起":岩壁下方忽然传来渔夫的歌声,
"落日声犹转":落日的余晖里,那歌声的余音仍在空中回旋。
明朝官员
周复俊(1496—1574)苏州府昆山人,字子吁,号木泾。嘉靖十一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四川、云南左右布政使,官至南京太仆寺卿。弱冠与王同祖、顾梦圭并称“昆山三俊”。居官贞介,里居闭门谢客。有《东吴名贤记》、《泾林集》、《全蜀艺文志》、《玉峰诗纂》。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山水诗。全诗以“岚云冻不飞”“江水明素练”的凛冽冬景为背景,通过“渔歌岩下起”的悠扬声响打破沉寂,勾勒出寒江独钓的孤高画面,既展现冬日江山的静谧苍茫,又借渔翁形象抒发超脱尘俗、寄情山水的隐逸之趣,暗含对世俗纷扰的淡漠与孤傲心境。
2. 写作手法
比喻:“江水明素练”将江水比作白色的丝绢,形象地描绘出江水在寒冷冬日下澄澈、明亮且平静的状态,让读者更易感知江水的质感与视觉特征。
3. 分段赏析
首句“岚云冻不飞”,一个“冻”字,将岚云凝止的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尽显凛冽寒意;“江水明素练”则以素练喻江水,生动展现江面澄澈明亮、清冷如霜的质感,短短两句便勾勒出寒天冻水的肃杀之景。“千林冥若空,遥峰隐还见”,诗人将视角延展,山林苍茫幽暗,似空无一物,远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冥”与“空”相互呼应,渲染出环境的空寂与静谧,更烘托出诗人孑然独立的孤独感。最后“渔歌岩下起,落日声犹转”笔锋一转,岩下传来渔人的歌声,在落日余晖中悠悠回荡。这灵动的声音与动态画面,为清冷寒江注入生机,使孤寂氛围中生出一丝温暖与慰藉。
上一篇:明·高珩《春日杂咏》
下一篇:明·张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