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luò

朝代:明作者:周复俊浏览量:3
shuò
fēng
xiū
jiōng
sān
fāng
ài
ài
shān
bēng
yún
gěng
gěng
yuè
yuè
xià
píng
chuān
fān
luó
piāo
yáo
rèn
huí
huán
líng
luàn
xiǎn
shù
jiǔ
qiū
diāo
wǎn
sān
chūn
xiāo
tiáo
yān
cén
chāo
dān
lín
yán
suì
yǎn
xiū
zhuó

译文

北风呼啸着掠过遥远的郊野,三条水滨笼罩在肃杀的秋气中。山间云雾浓郁如崩塌般弥漫,明亮的树叶毅然从枝头飘落。叶片沙沙作响,飘落在浮萍覆盖的水面,簌簌翻飞,掠过藤萝缠绕的房屋。它们轻盈飘荡,任秋风卷着回旋盘转,零乱散落,少有束缚羁绊。不要为深秋的凋零而伤感,何必惋惜那早已逝去的春日繁华。紫烟缭绕的山峦一片萧条,红叶覆盖的山林已空寂超然。面对此景我还能说什么呢,唯有在岁末之际,隐息自己远行的脚步。

逐句剖析

"朔风厉修坰":北风呼啸着掠过遥远的郊野,

"三浦气方肃":三条水滨笼罩在肃杀的秋气中。

"叆叆山崩云":山间云雾浓郁如崩塌般弥漫,

"耿耿叶辞木":明亮的树叶毅然从枝头飘落。

"鸑鸑下萍川":叶片沙沙作响,飘落在浮萍覆盖的水面,

"槭槭翻萝屋":簌簌翻飞,掠过藤萝缠绕的房屋。

"飘飖任回环":它们轻盈飘荡,任秋风卷着回旋盘转,

"零乱鲜羁束":零乱散落,少有束缚羁绊。

"莫以九秋凋":不要为深秋的凋零而伤感,

"惋彼三春缛":何必惋惜那早已逝去的春日繁华。

"萧条紫烟岑":紫烟缭绕的山峦一片萧条,

"超忽丹林麓":红叶覆盖的山林已空寂超然。

"于兹欲何言":面对此景我还能说什么呢,

"岁暮偃修躅":唯有在岁末之际,隐息自己远行的脚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落叶》是明代周复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八句描绘秋冬之际落叶纷飞、飘零无拘的景象;后六句抒发感慨,劝人莫为秋叶凋零而惋惜,展现出岁暮之际的萧条与作者的归隐之志。全诗借景抒情,意境苍凉,表达出对自然变化与人生境遇的思考,颇具古朴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朝官员

周复俊(1496—1574)苏州府昆山人,字子吁,号木泾。嘉靖十一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历四川、云南左右布政使,官至南京太仆寺卿。弱冠与王同祖、顾梦圭并称“昆山三俊”。居官贞介,里居闭门谢客。有《东吴名贤记》、《泾林集》、《全蜀艺文志》、《玉峰诗纂》。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朔风厉修坰,三浦气方肃”两句描绘了秋日郊野的肃杀景象。凛冽的北风在辽阔的郊野呼啸,三条水滨地带气氛肃杀,“厉”“肃”二字凸显出秋风的强劲与环境的清冷,为全诗奠定了苍凉的基调。“叆叆山崩云,耿耿叶辞木”两句写云动叶落之景。浓密的云层如崩塌般在山间翻涌,明亮的树叶毅然辞别树木,“叆叆”“耿耿”以叠词摹态,前者状云之厚重,后者写叶之鲜明,一“崩”一“辞”赋予自然景象动态感,展现出秋意渐浓时的独特景致。“鸑鸑下萍川,槭槭翻萝屋”两句聚焦落叶飘落的具体场景。落叶如同鸑鷟(传说中的神鸟)般轻盈地飘落到生有浮萍的河面,又发出槭槭的声响掠过藤萝覆盖的房屋,“鸑鸑”以神鸟作比,写出落叶飘落之姿的优美灵动,“槭槭”则以象声词增添了画面的声响效果,使场景更具画面感。“飘飖任回环,零乱鲜羁束”两句刻画落叶的动态与特质。落叶在风中飘荡,任意回旋,零乱却少有束缚,“飘飖”“零乱”描绘其飘荡无定的状态,“任”“鲜羁束”则赋予落叶以自由洒脱的品格,暗寓对自然之物自在状态的欣赏。“莫以九秋凋,惋彼三春缛”两句蕴含哲理思考。不要为秋天的凋零而伤感,去惋惜那春天的繁茂,诗人以理性的态度看待季节更替,否定了因秋之凋零而产生的惋惜之情,体现出一种豁达超然的生命观,将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升华为对人生的感悟。“萧条紫烟岑,超忽丹林麓”两句再绘秋山秋林之貌。紫烟缭绕的山峰一片萧条,红叶绚烂的山林也显得空阔苍茫,“萧条”与“超忽”形成对比,既写出秋山的寂寥,又展现出秋林的开阔,色彩上“紫烟”与“丹林”相互映衬,勾勒出秋日山林独特的视觉效果。“于兹欲何言,岁暮偃修躅”两句收束全诗,表达诗人的感慨。面对此景还能说什么呢,岁末之际应停下远行的脚步,“欲何言”以问句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慨叹,“偃修躅”则流露出诗人在岁暮之时对人生旅程的反思与暂作休憩的心境,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怅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谢榛《塞下曲二首(其二)》

下一篇:明·沈周《次韵天台陈勉卖痴呆四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