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梢头挂酒旗":开满杏花的枝头飘扬着一面酒旗,
# 酒旗:即酒帘。酒店的标志。
"绿杨枝上啭黄骊":绿色的杨树枝上,黄鹂鸟婉转啼鸣。
# 啭:啼叫。
"鸟声花影留人住":如此美妙的鸟鸣花色挽留游人驻足欣赏,
"不赏东风也是痴":此时此刻,不懂得欣赏春色,也真是痴呆呀。
# 东风:指春风。这里指美好的春色。
“江南四才子”之一
唐寅(1470~1523),明代画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又号桃花庵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十一年(1498年)中乡试解元。次年会试,因牵涉程敏政科场舞弊案而未被录取。后游名山大川,以卖画为生。唐寅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江南四才子”),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其擅长画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笔墨秀润峭利,景物清隽生动,融汇南北画风;兼善书法,取法赵孟頫,奇峭俊秀。工诗文,文以六朝为宗;诗初多秾丽,中尚平易,晚则纵放不拘成格。代表作品有画作《王蜀宫妓图》《秋风纨扇图》《风木图》等。著有《六如居士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里红杏梢头悬挂酒旗的景象,通过对典型春日景物的刻画,营造出充满生机与闲适氛围的春景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敏锐捕捉与喜爱之情。
2. 分段赏析
首句:以“红杏”与“酒旗”的并置,形成春日市井的鲜活图景。红杏象征科举功名,酒旗暗含文人诗酒风流,二者结合暗喻士人“仕隐两难”的精神困境。“红杏”的艳与“酒旗”的素构成视觉焦点,唐寅作为画家,此处以“折枝法”截取枝头一隅,如画作题跋般点醒春意。“挂”字赋予静态酒旗以动态张力,仿佛春风拂动酒幡,与红杏共舞,呼应画作中“春燕穿枝”的灵动笔触。次句:继首句视觉冲击后,引入“黄鹂啭鸣”的听觉维度,构建“有声画”意境。黄鹂啼春暗用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典,却消解杜诗的沉郁,转向明快。“绿杨”与“红杏”形成补色对比,如设色绢本中的撞色技法,强化画面鲜活性。绿杨垂枝的弧线,与酒旗斜挂的直线形成构图平衡。第三句:枝上黄鹂将视线引向高处,与首句“梢头”形成垂直空间延伸,暗藏“仰观宇宙”的文人视角。三句:将听觉、视觉、味觉交融,以“醉”字打通感官界限,既指春色醉人,亦隐喻酒意微醺,暗合唐寅“酒中仙”的狂士形象。“留人醉”承上启下,既总结前两句的春日盛景,又为尾句的哲理升华蓄势。一个“留”字,道出春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惆怅。“花媚”暗指青楼文化,将自然春色与世俗欢愉并置,体现其“色空一体”的佛学思辨。尾句:不赏东风也是痴以否定句式表达肯定,表面劝人惜春,实则暗讽汲汲功名者不解自然真趣。“痴”字双关,既指对春光的痴迷,亦暗合佛教“贪嗔痴”中的无明愚妄。此句化用宋代翁卷“闲看东风卷落花”,却反其道而行,以“不赏……痴”的决绝姿态,彰显唐寅经历科场舞弊案后“宁做花下鬼”的叛逆精神。与《杏林春燕图》中燕子衔泥筑巢的细节呼应,暗喻艺术家以痴心构筑精神家园,对抗现实的荒诞。
上一篇:明·刘基《君子有所思》
下一篇:明·王谊《画梅(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