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áng

朝代:明作者:谢榛浏览量:3
chū
liáng
chéng
guān
kāi
xiǎo
qíng
fān
lóng
dòng
fēng
sǎo
yàn
shā
píng
jiàn
jiē
shēn
shì
zhāng
fān
kuài
qíng
máng
máng
zhī
chù
kōng
wài
zhào
shēng

译文

我一路经过大梁城,旭日初升照着河流关山。阳光下翻滚的浪涛把龙宫摇撼,狂风扫平了大雁栖息的沙滩。斜倚着宝剑感叹身世飘泊不定,张帆快行旅途心情暂时舒展。茫茫一片不知身在什么地方,空旷处有船棹歌声声传到耳旁。

逐句剖析

"路出大梁城":我一路经过大梁城,

# 大梁:古地名,即今河南开封。

"关河开晓晴":旭日初升照着河流关山。

# 关河:原指函谷关、蒲津关等与黄河,后多泛指山河。

"日翻龙窟动":阳光下翻滚的浪涛把龙宫摇撼,

# 龙窟:龙住的地方,此处指水底。

"风扫雁沙平":狂风扫平了大雁栖息的沙滩。

# 雁沙:大雁栖息的沙地,此处指黄河岸边的沙滩。

"倚剑嗟身事":斜倚着宝剑感叹身世飘泊不定,

"张帆快旅情":张帆快行旅途心情暂时舒展。

"茫茫不知处":茫茫一片不知身在什么地方,

"空外棹歌声":空旷处有船棹歌声声传到耳旁。

# 棹歌:船工行船时所唱之歌。,空外:天外,空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渡黄河》是明代谢榛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开篇点题,展现诗人自大梁城出发渡黄河的行程,随后以日映波涛、风扫岸沙之景,凸显黄河雄浑气势;继而由景入情,抒发身世慨叹,却不失豪迈豁达;尾联以浑茫悠远之境收束,余韵无穷。全诗借景抒情,运用对偶等手法,赋予画面动态与立体感,语言古朴雄阔,状物工妙。其风格规模杜甫,格律严谨,将自然之景与个人情思巧妙融合,尽显豪迈奋发之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文学家

谢榛(1495~1575),明代文学家。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临清(今属山东)人。早年苦学诗,西游彰德受到赵康王礼遇。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谢榛与李攀龙、王世贞、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结诗社,并称“后七子”。其倡导取法盛唐,为诗以律绝见长。后遭王攀龙排斥,客游于秦、晋藩王间,颇受尊崇。他一生未仕,力主诗摹盛唐,诗风婉然唐音。著有《四溟山人集》《四溟诗话》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渡黄河》由明代谢榛创作,其具体创作时间与游踪已难以确考。据推测,诗人自开封(大梁城)启程,在北渡黄河、或将西游秦晋、北游燕赵的行程中,有感而发创作此诗。彼时诗人行至黄河之畔,目睹破晓时分关河初晴的开阔景象,以及黄河波涛翻涌、岸沙平整的雄浑风光,触景生情,将个人心绪融入诗中,写下此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黄河行旅的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渡黄河时大梁城外关河初晴的开阔,以及日映龙窟、风扫雁沙的雄浑景象,由景及情,展现了诗人倚剑嗟叹身事的感慨,又以张帆快旅情凸显豁达心境。借黄河壮丽雄伟的景象,写出了诗人对自身遭遇的慨叹,同时表达出豪迈奋发、不为愁情所困的开阔心境。

2. 写作手法

对偶: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运用对偶手法,“日”对“风”,“翻”对“扫”,“龙窟”对“雁沙”,“动”对“平”,词性工整,平仄相对。此联将黄河之上阳光翻涌、河滩风拂沙平的景象工整呈现,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既展现出黄河清晨的雄浑壮美,又营造出富有张力的画面感,语言凝练且节奏感强,生动地描绘出黄河边独特的景致。借景抒情:开篇“关河开晓晴”以晴朗开阔之景奠定明朗基调;“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描绘黄河壮丽风光,雄浑之景暗含豪情。后两联触景生情,“倚剑嗟身事”借仗剑而立之态,将被排斥的悲凉融入景中;“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以苍茫黄河与悠远歌声,烘托出内心的迷茫与复杂情绪,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自然与情感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沉。

3. 分段赏析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两句交代行程的起点与天气状况。“路出”点明诗人从大梁城出发,开始新的旅程;“关河开晓晴”描绘出清晨时分,关隘与河流在晴朗天气下展现出的开阔景象,“开”字生动展现出视野由窄变宽,天空放晴的动态过程,为全诗奠定了明朗开阔的基调。“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两句承接“晓晴”,细致描绘渡黄河时所见的壮丽景观。“日翻龙窟动”写太阳升起,阳光照耀下,仿佛黄河深处的龙窟都在翻动,“翻”字赋予阳光动态感,生动展现出光影的变幻莫测;“风扫雁沙平”写晨风轻拂,将落雁栖息的沙滩吹拂平整,“扫”字精准地表现出风的力度与轻柔,构成了一幅雄浑而又静谧的画面。“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两句触景生情,转入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倚剑”塑造出诗人仗剑而立的英武形象,“嗟”字饱含无奈与慨叹,道出诗人因被排斥而产生的悲凉心境;“张帆”描绘出扬帆起航的畅快场景,“快”字直接抒发旅途带来的愉悦之情,将内心的悲叹与旅途的快意两种复杂情感交织在一起。“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两句进一步拓展意境。诗人站在船头,面对茫茫黄河,顿生不知身在何处的迷茫之感;远处虚空之外传来的船夫歌声,余韵悠长。这两句营造出空灵虚幻的氛围,既包含诗人对黄河壮美景色的赞叹,也暗含内心无法言说的复杂情绪。

4. 作品点评

《渡黄河》是明代谢榛诗作中颇具特色的作品。其风格规模杜甫,句法格律严谨,体现出深厚的古典诗歌功底。作品写景雄浑壮阔,抒情真挚深沉,情景交融。尾联以空灵之景收束,余韵悠长,富有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翻”字、“扫”字,得少陵诗眼法。

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方孝孺《江山万里图》

下一篇:明·唐寅《观瀑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