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lái

朝代:明作者:高启浏览量:3
chóu
xiàng
chūn
lái
jiǎn
chūn
dào
chóu
fān
bèi
jiù
shí
zǒu
nián
shào
tīng
yīng
kōng
yǒu
yuán
guāng
xiǎo
xiǎo
nóng
xūn
cǎo
fēng
yáng
yáng
huǎn
duò
gōu
nán
jiǔ
jiā
gòng
shuí
lái
wǎng
wèn
huā
zhī

译文

客居他乡的愁绪本想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减轻,没想到春天来了,愁绪反而比过去更重了。骑马游玩时已没有年轻时的欢乐,听到黄莺的叫声,只让我徒增对故乡的思念。阳光明媚,浓郁的香气熏染着青草,微风轻拂,柳丝缓缓飘落。在辟历沟南的酒家路上,我独自徘徊,却不知还能与谁一同去赏花问柳。

逐句剖析

"客愁拟向春来减":客居他乡的愁绪本想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减轻,

"春到愁翻倍旧时":没想到春天来了,愁绪反而比过去更重了。

"走马已无年少乐":骑马游玩时已没有年轻时的欢乐,

"听莺空有故园思":听到黄莺的叫声,只让我徒增对故乡的思念。

"日光皛皛浓熏草":阳光明媚,浓郁的香气熏染着青草,

"风力飏飏缓堕丝":微风轻拂,柳丝缓缓飘落。

# 飏飏:一作“扬扬”。

"辟历沟南酒家路":在辟历沟南的酒家路上,

"共谁来往问花枝":我独自徘徊,却不知还能与谁一同去赏花问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来》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客居他乡的愁绪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描绘了春日的明媚风光,但诗人却因远离故乡而倍感忧愁。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回忆往昔的欢乐场景,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人将春日的美景与内心的愁绪形成对比,使情感表达更加深刻。通过描写春日的美好,表现出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与愁苦。这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写和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高启(1336~1374),元末明初诗人。字季迪,号槎轩、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洪武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后擢户部右侍郎,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他因作《上梁文》受牵连,被腰斩于市。高启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并称“吴中四杰”。早年他与王行、徐贲、宋克等人比邻,常以诗酒唱和,号“北郭十友”,又称“十才子”。高启的诗歌题材丰富,主要分为社会动乱诗、咏史怀古诗、纪游酬赠诗、感怀诗四类。其诗风格自然浑成、清新古朴、沉雄伉健。诗文集有《吹台集》《江馆集》《凤台集》《娄江吟稿》《姑苏杂咏》等。后人汇辑其作品为《高太史大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客愁拟向春来减,春到愁翻倍旧时。”诗人原本期望春天的到来能减轻客居他乡的愁绪,然而春至之时,愁绪反而比往昔更甚。这里通过“愁翻倍旧时”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惆怅。这种反差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基调。颔联:“走马已无年少乐,听莺空有故园思。”诗人回忆起年轻时骑马驰骋的快乐,如今却已不复存在;而听到黄莺的啼声,反而勾起了对故乡的思念。这一联通过“走马”与“听莺”的对比,展现了诗人从青春到暮年的心理变化,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眷恋。“空有”二字更显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无奈。颈联:“日光皛皛浓熏草,风力飏飏缓堕丝。”诗人描写了春日的景色:阳光明媚,照耀着浓绿的草地,微风轻拂,柳丝缓缓飘落。这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春日氛围。然而,这种美景并未能缓解诗人的愁绪,反而衬托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使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尾联:“辟历沟南酒家路,共谁来往问花枝。”诗人提到“辟历沟南”的酒家,回忆起曾经与友人往来赏花的场景,如今却只能独自徘徊,无人相伴。这一联通过“共谁来往”的反问,表达了诗人对旧日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孤独现状的感慨。同时,“问花枝”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但现实中却只能徒增惆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刘基《古戍》

下一篇:明·朱栴《长相思·秋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