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南岐这个地方在四川的山谷中,
"其水甘而不良":这里的水甘甜却水质不好,
"凡饮之者辄病瘿":凡饮用它的人都会患上颈瘤病,
# 瘿: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注。
"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所以这里的居民都没有不得颈瘤病的。
"及见外方人至":当看到有外地人来,
"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就有一群小孩妇女围观取笑他,说:“
# 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
"异哉":好奇怪,
"人之颈也":外地人的脖子!
"焦而不吾类":脖子细小一点也不像我们!”
# 焦而不吾类:(脖子)细小一点也不像我们。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类,类似。
"外方人曰":外地人说:“
"尔垒然凸出于颈者":你们在脖子那肿大,
# 垒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瘿病之也":是得了颈瘤病,
"不求善药去尔病":你不去寻找药来祛除你的病,
"反以吾颈为焦耶":反而认为我的脖子是细小的呢?”
"笑者曰":取笑他的人说:“
"吾乡之人皆然":我们乡里的人都是这样的,
"焉用去乎哉":不用去治的!”
"终莫知其为丑":最终没有谁知道自己是丑的。
明代学者
刘元卿(1544?~1609?),明代学者。字调父,号旋宇、泸潇,江西安福人。师事耿定向及刘阳,讲求心学。曾以举人身份参加会试,极陈时弊却未被录。归后绝意功名,后被召为国子博士,迁礼部主事,不久引疾归乡。刘元卿与吴与弼、邓元锡、章潢并称为“江右四君子”。其诗文风格质朴自然,注重内心修养的表达。著有《诸儒学案》《山居草》《思问编》等。
1. 分段赏析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此句以简洁平实的语言,运用白描手法,直陈南岐地处秦蜀山谷,水虽甜却致居民皆患瘿病的事实,清晰勾勒出故事发生的特殊封闭环境,为后文情节展开做足铺垫,让读者直观了解南岐居民患病这一背景状况。“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这段人物对话,生动展现出南岐人与外方人认知的冲突。南岐人话语中尽显对外方人脖颈的诧异,以自身病态为正常,语言质朴且充满无知。外方人则直接指出瘿病并劝其求药,对比鲜明。作者通过这样直白的对话描写,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凸显南岐人的愚昧与固执,深刻揭示出因环境局限导致的认知偏差,生动诠释了“当局者迷”的状态,同时也为揭示文章主旨蓄势。“终莫知其为丑”:短短五字,简洁有力,以冷峻的笔调收束全文。在语言上,高度凝练,却蕴含着强烈的讽刺意味。从表达技巧看,进一步强化前文所展现的南岐人的盲目与无知,关键在于不觉悟。他们始终不能认识到自身疾病与丑陋,深化了文章批判因习惯和环境局限而难以客观审视自身问题的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空间。
上一篇:明·李攀龙《塞上曲送元美》
下一篇:明·唐寅《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