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莫谩夸":万紫千红的景色不需过分地夸,
# 谩夸:空自夸赞。谩,通“漫”。,莫:不需要。
"今朝粉蝶过邻家":今天有只蝴蝶飞别邻居家去了。
# 今朝:今天。
"昭君偏遇毛延寿":王昭君不幸遇到了画家毛延寿,改变了命运,
# 昭君:指王昭君。
"炀帝难留张丽华":汤帝容不下陈后主的爱妃张丽华,把她处死了。
"深院青春空白锁":深深的小院白白地锁住了青春,
# 锁:锁住。
"平原红日又西斜":而野外的红日又到了快落时候了。
# 平原:广阔平坦的原野。
"小桥流水闲村落":村边小桥流水景色虽美但村里己萧条无人住了,
"不见啼莺有吠蛙":连流莺都沒有只有青蛙在叫。
“江南四才子”之一
唐寅(1470~1523),明代画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又号桃花庵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十一年(1498年)中乡试解元。次年会试,因牵涉程敏政科场舞弊案而未被录取。后游名山大川,以卖画为生。唐寅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江南四才子”),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其擅长画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笔墨秀润峭利,景物清隽生动,融汇南北画风;兼善书法,取法赵孟頫,奇峭俊秀。工诗文,文以六朝为宗;诗初多秾丽,中尚平易,晚则纵放不拘成格。代表作品有画作《王蜀宫妓图》《秋风纨扇图》《风木图》等。著有《六如居士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和沈石田落花诗》体裁为七言律诗。开篇首联,描绘了春天里花朵缤纷盛放,彩蝶轻快飞舞的景象。颔联中,作者运用典故,展现出在历史的变迁浪潮下,个体命运的渺小,以及面对时代洪流时,人们内心的无可奈何。到了颈联,诗歌的视角从聚焦个人命运,转向描绘更为宏大的自然环境与复杂的社会现状。尾联描绘了一幅安宁、平和的乡村图景,为全诗收尾。总体来看,这首诗巧妙融合了春日自然景色、历史典故,以及作者的个人情感,构建出一个既有春景的绚丽多彩,又充满人生无奈与遗憾的独特意境。
2. 分段赏析
首联“万紫千红莫谩夸”,直接否定对繁花似锦的过度夸赞,开篇即流露出别样思考。“今朝粉蝶过邻家”描绘了一幅生动画面,今日粉蝶翩翩飞向邻家,暗示繁花开始凋零,奠定了对落花命运喟叹的基调。颔联运用典故,昭君因画师毛延寿故意丑化画像,远嫁匈奴,命运悲惨;隋炀帝虽宠爱张丽华,仍无法阻止她在战乱中香消玉殒。诗人借这两个典故,以历史人物的无奈遭遇类比落花,深刻地表现出美好事物难以长存,个人命运在强大外力面前的渺小与无助。颈联从历史典故回到眼前景象,“深院青春空白锁”寓意深院中的美好春色无人欣赏,白白被锁住,暗示美好事物的寂寞与消逝。“平原红日又西斜”描绘太阳西沉的日常景象,象征着时光无情流逝,以自然景象的变化,拓宽了诗歌的视野,从对落花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延伸到对时光与自然规律的思考。尾联描绘出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小桥、流水、闲村落构成一幅平和的景象,不见啼莺,只闻犬蛙之声。通过这种景象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氛围,以看似平静的乡村场景,含蓄地烘托出落花之后的寂静与落寞,余韵悠长,让人对美好消逝后的世界陷入沉思。
上一篇:明·戚继光《过文登营》
下一篇:明·唐寅《高山奇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