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áo
fēng
qīng

朝代:明作者:唐寅浏览量:3
máo
fēng
qīng
huái
yǐng
gāo
bái
tóu
bìng
zuò
jiǎng
sāo
huái
怀
xián
lán
cāo
yǒu
xié
qín
guò
xiǎo
qiáo

译文

茅屋中清风轻拂,槐树影子在地上拉得很高,两位白发老人一同坐着谈论《离骚》。因怀念贤德之人,想要弹奏《猗兰操》,这时有客人带着琴走过小桥。

逐句剖析

"茅屋风清槐影高":茅屋中清风轻拂,槐树影子在地上拉得很高,

"白头并坐讲离骚":两位白发老人一同坐着谈论《离骚》。

"怀贤欲鼓猗兰操":因怀念贤德之人,想要弹奏《猗兰操》,

"有客携琴过小桥":这时有客人带着琴走过小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茅屋风清图》是明代唐寅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一幅闲适的生活画面,主题围绕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趣与对贤人的追怀。首句“茅屋风清槐影高”勾勒出清幽宁静的居住环境;次句“白头并坐讲离骚”展现两位白发者共品《离骚》的场景,蕴含对经典与贤人的尊崇;后两句“怀贤欲鼓猗兰操,有客携琴过小桥”,诗人由怀贤欲奏琴,巧逢携琴客过桥,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意趣。诗人善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完整画面,情景交融,意境清幽。全诗语言简洁自然,却富有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江南四才子”之一

唐寅(1470~1523),明代画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又号桃花庵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十一年(1498年)中乡试解元。次年会试,因牵涉程敏政科场舞弊案而未被录取。后游名山大川,以卖画为生。唐寅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江南四才子”),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其擅长画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笔墨秀润峭利,景物清隽生动,融汇南北画风;兼善书法,取法赵孟頫,奇峭俊秀。工诗文,文以六朝为宗;诗初多秾丽,中尚平易,晚则纵放不拘成格。代表作品有画作《王蜀宫妓图》《秋风纨扇图》《风木图》等。著有《六如居士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茅屋风清槐影高”:此句营造出清幽宁静的氛围。“茅屋”展现出居住环境的质朴、简素;“风清”二字,让人感受到微风轻拂,带来的清爽、舒适之感,也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槐影高”描绘槐树影子在地面上高高延展,一方面暗示此时阳光的角度,点明时间,另一方面,槐树影子的存在丰富了画面层次,给人以静谧、闲适之感。短短七字,从居住环境、气候感受、光影变化等方面勾勒出一幅恬淡的画面,为后文人物活动做了环境铺垫。次句“白头并坐讲离骚”:“白头”明确人物特征,点明是两位白发老人,暗示其阅历丰富,饱经沧桑。“并坐”描绘出两人亲密、和谐的姿态,体现出彼此间融洽的关系。“讲离骚”则直接表明二人的行为活动,他们一同谈论《离骚》。《离骚》是屈原的经典之作,蕴含着深沉的爱国情感、高洁的品格追求以及对理想的执着坚守。二人谈论《离骚》,既体现出他们对文学经典的喜爱,也暗示了他们有着高雅的志趣和对精神内涵的追求,在彼此交流中寻求思想的共鸣与情感的慰藉。后两句“怀贤欲鼓猗兰操,有客携琴过小桥”:“怀贤欲鼓猗兰操”,“怀贤”直接表明内心对贤人的追慕之情。“欲鼓猗兰操”中,“猗兰操”相传是孔子所作琴曲,表达了一种不被赏识却坚守自我的心境。诗人想要弹奏此曲,进一步深化了对贤人的敬仰与追思,也流露出自身的情志与心境。“有客携琴过小桥”,在诗人正欲鼓琴之际,恰巧有客人携琴走过小桥。这一情节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与生活气息,同时也颇具巧合之妙,仿佛是一种心灵的呼应,暗示着知音的出现,让整个场景更富有情趣与生机,给人以想象空间,让人思索客人到来后可能发生的交流与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徐贲《雨后慰池上芙蓉》

下一篇:明·胡俨《锦鸡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