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yán
shān

朝代:明作者:李东阳浏览量:3
qīng
yán
shān
zhēn
láng
gāo
fēng
pān
shān
shǐ
使
zhě
fèng
dāo
huán
dōng
jīng
jiàn
huáng
gài
chì
wěi
guān
jiē
xià
bài
zhèng
qián
biǎn
wáng
wéi
shēng
rén
yǒu
yuán
míng
jūn
jiàn
xiàng
bēi
yuè
gōng
zéi
zhuó
gōng
shī
fēn
xiàng
ròu

译文

青岩山啊,甄郎的高尚风范令人难以企及,安禄山的使者拿着封好的刀无奈返回。进入东京,看到皇帝的黄盖,皇帝下令让那些伪官在阶下跪拜。郑虔被贬谪而死,王维得以存活,旧友中唯有苏源明坚守气节。您没看到舞象悲伤啼叫,乐工痛苦哭泣,叛贼砍杀乐工分食象肉。

逐句剖析

"青岩山":青岩山啊,

"甄郎高风不可攀":甄郎的高尚风范令人难以企及,

"禄山使者奉刀还":安禄山的使者拿着封好的刀无奈返回。

# 奉:一作封。

"入东京":进入东京,

"见黄盖":看到皇帝的黄盖,

"帝敕伪官阶下拜":皇帝下令让那些伪官在阶下跪拜。

"郑虔贬死王维生":郑虔被贬谪而死,王维得以存活,

"故人独有苏源明":旧友中唯有苏源明坚守气节。

"君不见舞象悲啼乐工哭":您没看到舞象悲伤啼叫,乐工痛苦哭泣,

"贼斫工尸分象肉":叛贼砍杀乐工分食象肉。

# 贼斫工尸分象肉:旧注:潘云一象虽死亦流芳千古矣此语更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青岩山》是明代李东阳创作的一首怀古诗。此诗借古事抒怀,通过描写唐代安史之乱相关事件,以甄济等高风亮节之人与郑虔等失节之臣对比,讽刺批判了那些在乱世中丧失气节之人,赞扬坚守正义者。全诗借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对气节操守的思考,在对历史的叙述中蕴含褒贬,引发后人对道德品质和政治操守的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文学家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祖籍茶陵(今属湖南)。居朝五十年,入阁十五年。以馆阁大臣领袖文坛,“天下翕然宗之”,形成以他为首的茶陵派,开“前七子”倡导复古之先河。其诗“出入宋元,溯流唐代”。他为文典雅流丽,试图以复古来扭转台阁体的流弊,主编《大明会典》《历代通鉴纂要》《宪宗实录》《孝宗实录》等。著有《怀麓堂集》《怀麓堂续稿》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青岩山,甄郎高风不可攀”,以“青岩山”起笔,引出甄济的高风亮节,“不可攀”三字高度赞扬其气节之崇高,为全诗奠定崇敬基调。“禄山使者封刀还”,通过描述安禄山使者无奈封刀而归的情节,侧面烘托甄济的坚定不屈,凸显其在威逼下坚守正义的形象。次句:“入东京,见黄盖,帝敕伪官阶下拜”,描写收复东京后皇帝对伪官的处置场景,展现出对失节官员的惩处,蕴含对这类人的批判。第三句:“郑虔贬死王维生,故人独有苏源明”,将郑虔、王维、苏源明等人的不同结局对比,揭示出不同气节之人在历史中的不同走向,寄寓诗人对坚守气节者的褒扬和对失节者的贬斥。末句:“君不见舞象悲啼乐工哭,贼斫工尸分象肉”,借舞象悲啼、乐工痛哭以及被贼残害之事,渲染乱世中坚守忠义者的悲惨遭遇,进一步深化对气节与正义的呼唤。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李东阳《昌国君》

下一篇:明·文征明《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