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池雨过新水长":泮池经过雨水的滋润,水位上涨,新水满盈,
"江南鳜鱼大如掌":江南的鳜鱼长得有手掌那么大。
"沙边细荇时吐吞":鳜鱼在沙边的细荇间时而吞食,时而吐出,
# 荇:即荞菜,一种水生植物,俗名著菜。
"水底行云递来往":水底的云影缓缓移动,仿佛在相互往来。
"其间种类多莫辨":鳜鱼的种类繁多,难以分辨,
"短者如针细如线":短的像针一样,细如丝线。
"三年养得鳞甲成":鳜鱼经过三年的生长,鳞甲已经长成,
"万里空嗟画图见":然而我却只能在万里之外,徒然叹息只能从画图中见到它们。
"一官蓟北复巴西":在蓟北为官之后又到巴西任职,
"丹青不改鬓成丝":这幅画没有改变,而自己的鬓发已成银丝。
"遥怜天路飞腾地":我远远地羡慕那些在仕途上能够飞黄腾达的人,
# 天路:一名天道。
"长记春风长养时":却长久地记着鳜鱼在春风中生长的时光。
"宦途萍水纷无迹":宦途就像浮萍在水上漂泊,行迹纷乱难以寻觅,
"再见此图三叹息":再次见到这幅画,我不禁连连叹息。
"远行珍重寄双鱼":你远行在外要多多保重,我托你捎去这幅画,
"鱼中定有长相忆":这画里一定饱含着我长久的思念。
明代文学家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祖籍茶陵(今属湖南)。居朝五十年,入阁十五年。以馆阁大臣领袖文坛,“天下翕然宗之”,形成以他为首的茶陵派,开“前七子”倡导复古之先河。其诗“出入宋元,溯流唐代”。他为文典雅流丽,试图以复古来扭转台阁体的流弊,主编《大明会典》《历代通鉴纂要》《宪宗实录》《孝宗实录》等。著有《怀麓堂集》《怀麓堂续稿》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题画诗。这首诗表达了对鳜鱼的喜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宦途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 分段赏析
“泮池雨过新水长,江南鳜鱼大如掌”,描绘了画中泮池雨后的景象,新水上涨,为鳜鱼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大如掌”形象地写出了鳜鱼的肥大,开篇就展现出画中鳜鱼生机勃勃的画面,为下文对鳜鱼的进一步描写做了铺垫。“沙边细荇时吐吞,水底行云递来往”,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鳜鱼在沙边细荇间和水底云影间的活动。“时吐吞”将鳜鱼吃细荇的动态描绘得十分鲜活,“递来往”把水底云影的移动赋予了动态感,仿佛鳜鱼与云影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体现了诗人观察的细致。“其间种类多莫辨,短者如针细如线”,进一步描写画中鳜鱼的种类,“多莫辨”突出了鳜鱼种类的繁杂,“短者如针细如线”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短小鳜鱼的形态,让读者对画中鳜鱼的多样性有了更具体的认识。“三年养得鳞甲成,万里空嗟画图见”,由画中鳜鱼联想到现实,鳜鱼经过三年生长鳞甲已长成,而诗人却只能在万里之外通过画图来欣赏它们,“空嗟”一词表达了诗人的遗憾和无奈,感慨自己无法亲眼见到真实的鳜鱼,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埋下伏笔。“一官蓟北后巴西,丹青不改鬓成丝”,诗人回顾自己的宦途经历,从蓟北到巴西,职位不断变动,而画中的鳜鱼依旧,自己的两鬓却已斑白。“丹青不改”与“鬓成丝”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沧桑的感慨。“遥怜天路飞腾地,长记春风长养时”,诗人羡慕那些在仕途上能够飞黄腾达的人,“遥怜”体现出这种羡慕之情,而“长记春风长养时”则将思绪拉回到鳜鱼在春风中生长的美好时光,暗示自己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当下处境的感慨,进一步深化了情感。“宦途萍水纷无迹,再见此图三叹息”,将宦途比作浮萍在水上漂泊,行迹纷乱难以寻觅,形象地描绘出宦途的漂泊不定。“再见此图三叹息”则直接抒发了诗人见到此画时的感慨和无奈,多次叹息体现出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对时光、对宦途的无奈尽在其中。“远行珍重寄双鱼,鱼中定有长相忆”,诗人嘱托对方远行时要珍重,托对方捎去这幅画(以双鱼代指),“鱼中定有长相忆”表明这幅画里饱含着自己长久的思念,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也再次强调了这幅画对自己的重要意义,深化了诗歌的情感主题。
上一篇:明·虞堪《春兴》
下一篇:明·皇甫涍《钟吾驿晚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