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uò
niàn
dōng
zhēng
jiàng
shì

朝代:明作者:陆深浏览量:3
cháng
chéng
xiū
bīng
yún
yōng
shàng
yóu
jiàng
néng
huī
bái
shàn
jūn
wáng
ài
diāo
qiú
shí
èr
guān
shān
guó
bǎi
nián
jiāng
hàn
shén
zhōu
mián
shuāng
yuè
wén
diāo
dǒu
máo
táng
wàng
dǒu
niú

译文

在漫长的河流上,趁着夜色,勇猛的士兵们渡过河去,士兵们的气势如同云雾般弥漫,汇聚在河流的上游。大将能够挥动白色的羽扇,君王并不喜爱奢华的紫貂皮制成的裘衣。十二道雄关和群山,如同故国的屏障一样齐整,百年的疆域,构成了汉家的神州大地。在寒霜冷月的夜晚,无法入睡,听到军中传来的刁斗声,自己起身打开茅草屋的门,仰望天上的斗宿和牛宿。

逐句剖析

"长河乘夜渡貔貅":在漫长的河流上,趁着夜色,勇猛的士兵们渡过河去,

"兵气如云拥上游":士兵们的气势如同云雾般弥漫,汇聚在河流的上游。

"大将能挥白羽扇":大将能够挥动白色的羽扇,

"君王不爱紫貂裘":君王并不喜爱奢华的紫貂皮制成的裘衣。

"十二关山齐故国":十二道雄关和群山,如同故国的屏障一样齐整,

"百年疆域汉神州":百年的疆域,构成了汉家的神州大地。

"不眠霜月闻刁斗":在寒霜冷月的夜晚,无法入睡,听到军中传来的刁斗声,

"自启茅堂望斗牛":自己起身打开茅草屋的门,仰望天上的斗宿和牛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夜坐念东征将士》是明代诗人陆深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描绘夜间行军、战场豪情与家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对东征将士的深切挂念和对国家统一的殷切期望。诗中“长河乘夜渡貔貅”等句,以雄浑的笔触展现了军队的威武气势,而“君王不爱紫貂裘”则凸显了将士们舍身为国的精神。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壮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文学家

陆深(1477~1544),明代文学家。初名荣,字子渊,号三汀,晚号俨山,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人。弘治进士,授编修。因忤逆刘瑾,调任南京主事,历国子司业、祭酒,充经筵讲官等职。累官詹事府詹事。卒后,赠礼部侍郎,谥文裕。陆深与徐祯卿、文徵明等切磨文艺,故其论诗既主格调又重性情,文尊秦汉,亦不废欧苏。其诗以和平典雅为宗,与徐祯卿并有文名,书法仿李邕、赵孟。著有《俨山集》《陆文裕续集》《南巡日录》《史通会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描绘了东征将士们在夜间渡过长河的宏大场景,展现出战争的紧张与壮烈。“长河乘夜渡”点明了行军的时间和地点,夜渡长河不仅增加了行军的难度,也体现了将士们的英勇无畏。“貔貅”是传说中的猛兽,这里用来比喻勇猛的士兵,生动地展现了将士们的威武与气势。“兵气如云拥上游”进一步渲染了将士们的气势,兵气如云,形容将士们的士气高涨,如同云雾般弥漫在战场上,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力量。诗人通过首联,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行军图景,为全诗奠定了雄浑的基调。颔联通过对比,突出了大将的儒雅与君王的简朴。“大将能挥白羽扇”描绘了将领从容指挥、运筹帷幄的风范。白羽扇是古代儒将的标志性道具,象征着将领的智慧与儒雅,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将领的个人魅力,也体现了诗人对军事指挥艺术的钦佩。“君王不爱紫貂裘”则从侧面烘托了君王的高尚品质。紫貂裘是奢华的服饰,君王不爱此物,体现了其以国事为重、不贪图享乐的品质。诗人通过这一联,巧妙地将大将与君王的形象并置,既展现了军事指挥的智慧,又体现了君王的品德,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内涵。颈联从宏观的角度描绘了国家的辽阔疆域和悠久历史。“十二关山齐故国”中的“十二关山”象征着国家的雄伟关隘,诗人用“齐故国”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将士们保卫家国的期望。“百年疆域汉神州”则强调了国家的稳固与传承,百年的时间跨度和“汉神州”的称谓,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历史的自豪感和对未来的信心。这一联通过对国家的描写,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主题,将对将士们的敬意与对国家的热爱紧密结合起来。尾联描绘了诗人夜不能寐的情景,表达了对将士们的牵挂和对国家的忧虑。“不眠霜月闻刁斗”中的“霜月”点明了时间,诗人听到军中的刁斗声,刁斗是古代军中用以报时或警戒的器具,其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诗人通过这一细节,传达了对将士们的思念之情。“自启茅堂望斗牛”则描绘了诗人起身眺望星空的动作,“斗牛”是星宿名,象征着天象的变化和战争的吉凶。诗人通过望星象的动作,表达了对战争的关切和对将士们的祝福。这一联以诗人自身的感受收束全诗,使诗歌的情感更加真挚动人,同时也呼应了诗题“夜坐念东征将士”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高启《背面美人图》

下一篇:明·王野《倚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