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é
liáng
jué
qǐng
xué
nóng
jiāng
tián
nán
shān
yǒng
yán
huái
怀

朝代:明作者:王守仁浏览量:3
zhé
zài
chén
cóng
zhě
yǒu
wēn
jiàn
shān
huāng
liáo
tián
jiǎn
hái
bàn
duō
huǒ
gēng
fǎng
仿
biàn
便
chūn
wèi
shēn
shù
yóu
diàn
shí
kǒu
qiě
huāng
yàn
suì
què
pín
guǎ
xiàn
chū
lěi
zài
míng
chén
shān
hán
shuāng
xiàn

译文

谪居龙场遇到孔子在陈绝粮般的困境,我的随从们都有不满的表现。好在这到处的荒坡亦可开荒垦田,农具也还容易筹办。当地的农人多是刀耕火种,学习模仿也很方便。趁现在春天还没有过去,赶快种好这几亩田。难道仅仅是为吃口饱饭,待丰收了还要用它请客设宴。收割遗下的颗粒就留给乌雀吧,多余下来的粮食散发给穷困人家。明天早晨就的带着农具去垦荒,山间寒冷易结冰霜莫误了时光。

逐句剖析

"谪居履在陈":谪居龙场遇到孔子在陈绝粮般的困境,

# 在陈:语出《论语》“在陈绝粮”,后人以“在陈”作为绝粮的代称。

"从者有温见":我的随从们都有不满的表现。

# 温见:温,不满、愤怒的样子。见,同现。意思是表现出不满。

"山荒聊可田":好在这到处的荒坡亦可开荒垦田,

"钱镈还易办":农具也还容易筹办。

# 钱镈:古时的农具。

"夷俗多火耕":当地的农人多是刀耕火种,

"仿习亦颇便":学习模仿也很方便。

"及兹春未深":趁现在春天还没有过去,

"数亩犹足佃":赶快种好这几亩田。

"岂徒实口腹":难道仅仅是为吃口饱饭,

"且以理荒宴":待丰收了还要用它请客设宴。

"遗穗及乌雀":收割遗下的颗粒就留给乌雀吧,

"贫寡发余羡":多余下来的粮食散发给穷困人家。

# 发余羡:发,散发。余羡,多余的,富足的。

"出耒在明晨":明天早晨就的带着农具去垦荒,

"山寒易霜霰":山间寒冷易结冰霜莫误了时光。

# 霰:雪珠。如白居易《秦中呤》“夜深烟火灭,霰雪落纷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是明代王守仁所作的七言律诗。该诗围绕王守仁谪居龙场时缺粮,从而向农人学习耕田展开。诗中未直接写学农过程,而是借准备耕田之事,展现诗人对农业的思考以及对“贫寡”群体的关怀,“遗穗及乌雀,贫寡发余羡”,体现其心怀众生的仁厚。写作手法运用写实手法,以质朴语言叙述生活场景,情感真挚自然;用典巧妙,“谪居履在陈”化用孔子在陈绝粮典故,暗示自身处境。此诗是王守仁居龙场时的诗作,它反映了阳明先生在困境中的生活状态与思想转变,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阳明学派”的创立者

王守仁(1472~1529),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追谥文成,余姚(今属浙江)人。王守仁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所创学派被称为“阳明学派”。他初习程朱理学与佛学,后转陆九渊心学,并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成为理学内部心一元论的最大代表。王守仁在“心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而后提出“致良知”思想,认为“良知”人皆有之,故愚夫、愚妇都能成为圣人。其“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说,旨在反对宋儒“知先行后”以及各种割裂知行关系的说法。其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后影响很大,还流行到日本。著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38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谪居履在陈,从者有温见”,运用典故,将自己谪居的处境比作孔子在陈国绝粮的困境,暗示自身艰难。“从者有愠见”写出随从因困境而生出的不满情绪,侧面烘托出当时生活的窘迫,为后文写学农做铺垫,体现诗人在困境中的无奈与坚毅。颔联“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诗人谪居于此,面对荒芜的山地,决定尝试开垦耕种。“聊可田”体现出一种无奈中的选择,虽山荒但也只能姑且为之。“钱镈还易办”则表明置办农具尚不算困难,为即将开始的农事做准备。此联语言质朴,以直白的叙述展现诗人在困境中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的心态,为后文进一步写农事做铺垫。颈联“夷俗多火耕,仿习亦颇便。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诗人观察到当地(夷地)多采用火耕的习俗,认为效仿这种方式较为便利,体现出诗人入乡随俗、灵活变通的处事态度。“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点明此时春日尚早,还有足够的时间和土地可供耕种,流露出对农事的规划与期待,在艰难处境中仍保持着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尾联“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遗穗及乌雀,贫寡发余羡。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诗人表明学农不只为填饱肚子,还为摒弃荒怠,体现其对自我修养的要求。“遗穗及乌雀,贫寡发余羡”展现出诗人心怀仁爱,希望惠及贫寡与乌雀。最后两句写准备明晨出耕,又点明山寒易有霜霰,既呼应前文的困境,又流露出对农事的认真与期待,在艰难中不失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姚道衍《晚过狮子林》

下一篇:明·郑明选《旱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