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翠蔓子累累":黄色的花朵、翠绿的藤蔓,上面结满了累累的果实,
"写得西风雨一篱":画出了秋风秋雨中篱笆旁萧瑟的丝瓜藤。
# 得:一作出。
"愁绝客怀浑怕见":客居他乡的人看到这般景象,愁绪几乎难以承受,
# 浑:简直,几乎。
"老来万缕足秋思":年老时这千万缕藤蔓,更勾起了满腹的秋日愁思。
张以宁(1301—137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描绘丝瓜绿蔓垂挂、黄花点缀、果实累累的景象,将其归因于西风秋雨的作用。诗人借物抒情,以丝瓜为载体,抒发游子思乡之情,生动展现离乡之人对丝瓜既怕见又因年老而愈发思念家乡的复杂心绪。
2. 分段赏析
“黄花翠蔓子累累”一句描绘出丝瓜的生机景象。“黄花”“翠蔓”“累累子”,三个意象并列,用鲜明的色彩“黄”“翠”,生动展现出丝瓜藤蔓翠绿、黄花绽放、果实繁多的画面,给人以视觉上的丰富感受,为全诗奠定了形象的基础,同时也体现出画家对丝瓜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生动的表现能力。“写得西风雨一篱”进一步交代画面背景。“写得”点明这是画家笔下的景象,“西风”“雨”“一篱”营造出萧瑟的氛围,原本生机盎然的丝瓜处在秋风秋雨的篱落间,增添了几分凄清之感,使画面在色彩之外,更具情境与韵味,也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做了铺垫。“愁绝客怀浑怕见”转而抒发诗人情感。“愁绝”直接点明诗人内心极度忧愁,“客怀”表明诗人游子身份,“浑怕见”则道出见到画中丝瓜的心理反应。诗人将自身漂泊在外的愁绪与画中丝瓜相联系,说明这看似平常的丝瓜之景,却极易触动游子内心敏感的思乡之情,使景与情开始交融。“老来万缕足秋思”深化了情感表达。“老来”强调随着年龄增长,思乡之情愈发浓重;“万缕”运用夸张手法,形容秋思如千万缕丝线缠绕心头,难以断绝;“足”字则强化了这种秋思的强烈程度。此句将诗人晚年漂泊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推向高潮,使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融中,将游子思乡的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余韵悠长。
上一篇:明·瞿佑《汴梁怀古》
下一篇:明·文徵明《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