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éi
huā
jiǔ
shǒu

朝代:明作者:高启浏览量:3
kāi
nuó
zhǐ
kěn
wèi
chóu
duō
jiǎn
huī
lián
wài
zhōng
lái
chū
yuè
shàng
dēng
qián
jiǎo
duàn
shuāng
fēi
xíng
rén
shuǐ
驿
chūn
qián
zǎo
niǎo
shān
táng
wǎn
bàn
kuì
jīn
huà
xiāng
féng
yuǎn
luò
yáng
guī

译文

梅花无奈独自开放,随风摇摆,怎么肯为多愁而减弱美玉般的光辉。帘外钟声传来,弯弯的月亮已经升起,灯前角声忽然中断,寒霜飞起。出行的人在水边的驿站,春天完全来得早,还有众鸟在山塘边啼鸣,晚来渐渐稀少。惭愧我白色的衣服现在已经变化,与(梅花)相遇,从远方洛阳归来。

逐句剖析

"独开无那只依依":梅花无奈独自开放,随风摇摆,

# 无那:无奈。

"肯为愁多减玉辉":怎么肯为多愁而减弱美玉般的光辉。

"帘外钟来初月上":帘外钟声传来,弯弯的月亮已经升起,

"灯前角断忽霜飞":灯前角声忽然中断,寒霜飞起。

"行人水驿春前早":出行的人在水边的驿站,春天完全来得早,

"啼鸟山塘晚半稀":还有众鸟在山塘边啼鸣,晚来渐渐稀少。

"愧我素衣今已化":惭愧我白色的衣服现在已经变化,

"相逢远自洛阳归":与(梅花)相遇,从远方洛阳归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梅花九首(其七)》是元末明初高启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梅花独自绽放时的依恋之态,即便愁绪满怀也不减其玉般光彩;颔联描绘初月升起、钟声传来,灯前角声断绝时寒霜飘落的夜景,将梅花置于特定情境中。颈联转向与梅花相关的联想,写水驿边行人感知到早春的气息,山塘中晚啼的鸟儿渐渐稀疏;尾联以自身“素衣已化”的感慨,呼应远方归来相逢梅花的情景。全诗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语言雅致,通过梅花的姿态与周边夜景、联想之景,抒发了复杂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高启(1336~1374),元末明初诗人。字季迪,号槎轩、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洪武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后擢户部右侍郎,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他因作《上梁文》受牵连,被腰斩于市。高启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并称“吴中四杰”。早年他与王行、徐贲、宋克等人比邻,常以诗酒唱和,号“北郭十友”,又称“十才子”。高启的诗歌题材丰富,主要分为社会动乱诗、咏史怀古诗、纪游酬赠诗、感怀诗四类。其诗风格自然浑成、清新古朴、沉雄伉健。诗文集有《吹台集》《江馆集》《凤台集》《娄江吟稿》《姑苏杂咏》等。后人汇辑其作品为《高太史大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高启接受诏令进京参与编纂《元史》,从这时候起他心里就始终充满疑惧与不安。他在《赴京道中逢还乡友》一诗中写道:“我去君却归,相逢立途次。欲寄故乡言,先询上京事。”到任没多久,他就察觉到京城的政治氛围敏感又紧张,文人处于随时可能遭遇不测的状态,稍微有一点疏忽就或许会获罪。第二年《元史》编纂完成后,高启被任命为翰林编修;同年七月,又被提拔为户部侍郎,他以“冒进任用”为由请求辞官,随后得到内库白金的赏赐,获发文书回乡,但回到家乡后他并没有过上安稳的隐居生活。洪武七年(1374),苏州知府魏观因为改建张士诚的旧宅邸而触怒了统治者,高启为其撰写《上梁文》受到牵连被腰斩,年仅三十九岁。在这之前,他把内心的不安和恐惧写进诗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梅花九首》这组诗。这就是其中一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行人水驿春全早,啼鸟山塘晚半稀”句,以驿站边梅花盛开、鸟儿鸣叫的自然清新景致,与京城灰暗压抑的官场生活形成对比,突出官场失真,反衬自然景象的纯净,强化对官场的不满。用典:“愧我素衣今已化”句,巧用陆机“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典故。典故原意是京城洛阳风尘多,洁白的衣服会被染成黑色,暗指官场污浊。作者在诗中以“素衣已化”呼应典故,将自身经历与典故中“素衣染尘”联系,暗指自己在京城官场中受污浊侵染,借此表达对官场的厌恶及自感失洁的惭愧之情。

2. 分段赏析

首联“独开无那只依依,肯为愁多减玉辉”开篇写梅花独自绽放,虽无奈却依旧轻柔依恋,即便面对繁多愁绪,也不肯减少一丝如玉的光辉。“独开”“依依”刻画梅花孤艳而温婉的姿态,“肯为愁多减玉辉”赋予梅花人格化的坚守,既赞梅花的高洁不屈,又暗衬诗人对这份纯净的珍视,开篇便含对梅花的情有独钟。颔联“帘外钟来初月上,灯前角断忽霜飞”描绘梅边夜景,帘外传来钟声时,一弯新月刚刚升起;灯前的号角声停歇后,忽然有霜花飘落。“钟来”“月上”“角断”“霜飞”以听觉与视觉交织,勾勒出驿站秋夜的静谧与清寒,梅花生于这样的环境中,更显其凌霜绽放的品格,也为“水驿”的背景铺垫氛围。颈联“行人水驿春全早,啼鸟山塘晚半稀”转向驿站周边景致,行人途经的水边驿站,因梅花盛开仿佛春天早早到来;山塘边的啼鸟在傍晚渐渐稀疏。这株梅花生长在驿站边上,“水驿”“山塘”点出其生长环境,盛开的梅花与鸣叫的小鸟构成自然清新的画面,这般单纯迷人的景色,恰与失真灰暗的官场生活形成强烈对比。尾联“愧我素衣今已化,相逢远自洛阳归”直抒胸臆,诗人感慨自己曾经洁白的衣服如今已被尘埃染化,这次从远方洛阳归来,与梅花重逢恍若故友。诗人化用陆机“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典故,“素衣今已化”暗指京城官场的风尘污染,面对依旧洁白无瑕的梅花,“愧”字直白流露内心的惭愧,委婉表达对官场的不满与厌恶,尽显重逢梅花时的复杂心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白描生色,唤作古今梅花绝唱,亦无不可。高又有句云:“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亦第一等雅句。顾其颔联,则世所传“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十四字,恶诗也。……国初袁景文、高季迪集中,片羽略亦不乏,乃以白燕则汉水梁园,梅花则美人高士、月明雪满,参差共之,不过三家村塾师教村童对语长伎耳。

明末清初王夫之《明诗评选》

# 梅诗无过坡公“竹外一枝斜更好”七字,及“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半枝”。高季迪“雪满山中高土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亦是俗格。

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归有光《十八学士歌》

下一篇:明·汪生民《芙蓉山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