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n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子兰浏览量:2
chán
chū
chàng
huái
zhī
wěi
bēi
liáng
duàn
chí
hòu
wén
shuí
zuì
xiāng
guǎn
jiā
shí
shuāi
liǔ
chán
yín
páng
zhuó
zhèng
dāng
cán
jiǎo
shēng
xún
cháng
shǎo
chóu
wén
shí
chóu
gèng
duō

译文

孤独的蝉儿刚开始在古老的槐树枝头鸣唱,那鸣声曲折悲伤又凄凉,断断续续显得迟缓。雨后忽然听到这蝉鸣,仿佛在诉说谁最痛苦,正是在外乡的孤寂馆舍中,思念家乡的时刻。衰败的柳树旁,蝉儿在浑浊的河边哀鸣,正好遇上夕阳西沉,号角声与蝉鸣应和。平常的日子本不足以让人减少愁绪,但在此时听到蝉鸣,愁绪却更加浓重。

逐句剖析

"独蝉初唱古槐枝":孤独的蝉儿刚开始在古老的槐树枝头鸣唱,

"委曲悲凉断续迟":那鸣声曲折悲伤又凄凉,断断续续显得迟缓。

"雨后忽闻谁最苦":雨后忽然听到这蝉鸣,仿佛在诉说谁最痛苦,

"异乡孤馆忆家时":正是在外乡的孤寂馆舍中,思念家乡的时刻。

"衰柳蝉吟旁浊河":衰败的柳树旁,蝉儿在浑浊的河边哀鸣,

"正当残日角声和":正好遇上夕阳西沉,号角声与蝉鸣应和。

"寻常不足少愁思":平常的日子本不足以让人减少愁绪,

# 足:一作是。

"此际闻时愁更多":但在此时听到蝉鸣,愁绪却更加浓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蝉二首》是唐代子兰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第一首写独蝉在古槐枝上哀鸣,声音委曲悲凉、断断续续;雨后听到这蝉声,诗人联想到自己客居异乡、独守孤馆,正思念家乡。第二首写衰柳旁的蝉在浊河边吟叫,与残日、角声交织;平时听蝉或许不觉得愁,此刻听来却愁绪更浓。两首诗均以蝉鸣为引,通过古槐、雨后、衰柳、浊河等景物烘托,将蝉声与客居之愁结合,借蝉抒怀。语言平实自然,“最苦”“愁更多”等词直抒胸臆,情感真挚。全诗情景交融,通过日常蝉鸣触发深层乡愁,符合咏物诗托物寄情的特点,易引发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末诗僧

子兰(?~?),唐代诗僧。昭宗时曾以文章为内供奉,多有伤悼长安残破、感怀民生凋敝之作,当作于黄巢攻陷长安之后。著有《释子兰诗》1卷,已佚。《全唐诗》存其诗1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前两句写独蝉在古槐枝上初次鸣唱,声音委曲悲凉、断断续续。“独蝉”“古槐”勾勒出孤寂场景,“委曲悲凉”“断续迟”以蝉声的凄切,暗藏愁绪。后两句“雨后忽闻谁最苦”紧承蝉声,用设问引出“异乡孤馆忆家时”——雨后听蝉,诗人联想到自己客居他乡、独守旅馆,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由蝉及人,情感自然过渡。第二首转写衰柳旁的蝉鸣。“衰柳”“浊河”“残日”“角声”叠加,以萧瑟景物烘托凄凉氛围:蝉在衰柳边吟叫,与残阳、号角声交织,更显苍凉。后两句“寻常不足少愁思,此际闻时愁更多”用对比手法——平时听蝉或许不觉愁,此刻却因情境契合,愁绪更浓。通过日常与此刻的对照,强化了客居之愁的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温庭筠《题柳》

下一篇:唐·卢仝《人日立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