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占溪南千个竹":我家占据着溪南那千万竿翠竹环绕之地,
"地临湖上一群山":所处之地临近着湖上的一群山峦。
"渔船多在马长放":渔船大多随意停放着,马匹也长久地放养着,
"出处自由闲不闲":人们来来去去看似自由,可到底是悠闲还是不悠闲呢。
"深树黄鹂晓一声":茂密树林中黄鹂在清晨鸣叫了一声,
"林西江上月犹明":树林西边江面上的月亮还散发着明亮的光辉。
"野人早起无他事":乡村的百姓早早起床没有别的事情可做,
"贪绕沙泉看笋生":只是贪心地围绕着沙石间的泉水观赏竹笋生长。
唐代诗人
熊孺登(768?~?),唐代诗人。洪州钟陵(今江西南昌)人。元和年间进士及第,先后为江西、山南东道、山南西道等藩镇幕僚。元和十三年回到洪州,数年后去世。他与白居易、刘禹锡友善,常相赠答。其诗歌多赠寄友人、寄情山水、托物言志之作,诗中多表现出清新自然、爽净流畅的风格。《唐才子传》称其“凡下笔,言语妙天下”。主要作品有《春郊醉中赠章八元》《湘江夜泛》《送马判官赴安南》等。
1. 分段赏析
“家占溪南千个竹,地临湖上一群山”两句描绘村居的地理位置与环境。“家占溪南千个竹”,一个“占”字点明居所与竹林的紧密关系,溪南千竿翠竹环绕,凸显出居住环境的清幽雅致;“地临湖上一群山”,则写出此地背靠群山、面朝湖水的开阔地势,“一群山”展现出群山连绵的壮阔景象,短短两句便勾勒出一幅山水相依、竹影摇曳的优美画卷,为乡村生活营造出宁静悠远的氛围。“渔船多在马长放,出处自由闲不闲”进一步刻画乡村生活状态。“渔船多在马长放”描绘出乡村中渔船随意停靠,马匹自在放养的画面,“多在”体现出这种场景的普遍性,展现出乡村生活的闲适与随性;“出处自由闲不闲”以疑问句式引发思考,表面看似在询问村民生活究竟是自由悠闲还是另有忙碌,实则通过这种方式委婉表达出乡村生活虽看似自由,却也暗含着不为人知的辛劳,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增添了诗歌的韵味 。“深树黄鹂晓一声,林西江上月犹明”是对清晨乡村景色的细腻刻画。“深树黄鹂晓一声”,“深树”营造出静谧幽深的氛围,清晨时分,一声黄鹂的啼叫打破寂静,以动衬静,更显环境清幽,“一声”则强调声音的清脆悦耳,仿佛能让人感受到清晨的生机与活力;“林西江上月犹明”,描绘出树林西边的江面上,月亮依旧散发着清辉,说明天虽已破晓,但月色尚未完全褪去,月光与晨光交织,给人以朦胧而美好的视觉感受,展现出乡村清晨独特的诗意之美。“野人早起无他事,贪绕沙泉看笋生”聚焦乡村居民的日常活动。“野人早起无他事”直白地写出乡村百姓早起后的生活状态,“无他事”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简单;“贪绕沙泉看笋生”中,一个“贪”字生动地表现出村民对新生竹笋的喜爱与好奇,他们饶有兴致地围绕着沙泉,仔细观察竹笋生长的模样,将乡村百姓悠然自得、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也传递出诗人对这种淳朴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
上一篇:唐·白居易《重到城七绝句·裴五》
下一篇:唐·李煜《题金楼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