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guàn
què
lóu

朝代:唐作者:吴融浏览量:2
niǎo
zài
lín
shāo
jiǎo
kàn
yáng
shù
yān
cán
dòng
kāi
shuǐ
bēn
hún
xuě
tiáo
shān
cuò
luò
hán
shǐ
wèi
míng
pāo
guó
jìn
yīn
duō
nán
cháng
ān
biān
diào
zhé
wèi
ěr
yíng
yún
diào
gān
竿

译文

登上鹳鹊楼,鸟在树梢鸣叫,看去却在脚底下,夕阳无边无际,远方的烽烟时续时断。开冻的黄河势大流急,雪后的中条山黑白错落风凉气寒。原先为了功名抛离故乡,近来仕途不顺却怕到长安。早年学习祖逖闻鸡起舞,壮志满怀,没想到却落了个水边垂钓,无聊清闲。

逐句剖析

"鸟在林梢脚底看":登上鹳鹊楼,鸟在树梢鸣叫,看去却在脚底下,

# 林梢:树枝尖头。

"夕阳无际戍烟残":夕阳无边无际,远方的烽烟时续时断。

# 戍烟残:戍守边塞的烽烟断断续续。

"冻开河水奔浑急":开冻的黄河势大流急,

# 奔浑:形容水急浪涌。

"雪洗条山错落寒":雪后的中条山黑白错落风凉气寒。

# 条山:中条山,在山西省中南部。,雪洗:指白雪盖住山峰。

"始为一名抛故国":原先为了功名抛离故乡,

"近因多难怕长安":近来仕途不顺却怕到长安。

"祖鞭掉折徒为尔":早年学习祖逖闻鸡起舞,壮志满怀,

# 徒为尔:白白地这样做了。,掉折:回转起落。

"赢得云溪负钓竿":没想到却落了个水边垂钓,无聊清闲。

# 云溪:水面,引申为隐居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登鹳鹊楼》为唐代诗人吴融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其失意时抒情遣怀之作。前四句绘景,前二句写远处,鸟在林梢反衬楼之高峻,远天残烟衬出天宇之辽阔。三句是竖看河水西来,东流而去,状解冻河水奔腾之态。,四句是横看远山,雪落山岭的黑白错落之景,四句分近远、竖横,一句一景,写尽楼周风光。后四句抒情,道为功名离乡,却因世事艰难惧归长安,叹壮志难酬,只能归隐云溪,尽显羁旅失意与对现实的无奈,景情交融,尽显晚唐士人仕途蹭蹬、寄情山水的复杂心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吴融(?~903),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龙纪元年登进士第,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吴融诗文兼擅,工行楷,与韩偓、方干、贯休等人交往唱和。其诗多为纪游题咏、送别酬和之作,受温庭筠、李商隐影响,在艳丽中时含凄清之气。代表作品有《彭门用兵后经访路》《华清宫》《红白牡丹》等。著有《唐英歌诗》3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反衬:前四句写景,以“鸟在林梢脚底看”,借鸟的位置反衬鹳鹊楼之高;“夕阳无际戍烟残”用戍烟的稀残,反衬天宇的辽阔。对比:“雪洗条山错落寒”借雪后条山高低处黑白差异,以视觉上的色彩、形态对比,呈现山峦错落之态。借景抒情:前四句绘登楼所见之景,鸟、夕阳、河水、条山,寄寓诗人对天地苍茫的感慨;后四句直抒因仕途、时事而生的避世心绪,景为情基,情由景发,情景交融。

2. 分段赏析

《登鹳鹊楼》首联“鸟在林梢脚底看,夕阳无际戍烟残。”登楼俯瞰,“鸟在林梢脚底看”打破常规空间感知,以鸟的位置反衬楼之高峻,将近景(林梢、鸟)与登楼者主观视角融合,新奇又直观;“夕阳无际戍烟残”拓开视野写远景,夕阳铺展成浩渺背景,戍烟稀残点缀其间,以烟之“残”衬天宇“无际”,营造出辽阔而带苍凉感的黄昏氛围,为全诗奠定沉郁基调,也暗含诗人内心对世事苍茫的感慨。颔联“冻开河水奔浑急,雪洗条山错落寒。”“冻开”点明时令,解冻河水“奔浑急”,摹写水势汹涌、浪涛浑浊奔腾的动态,尽显自然磅礴;“雪洗”状白雪覆山之净,“错落寒”绘山峦因雪覆盖、高低起伏形成的黑白交错之态与寒意,一河一山,一动一静,从水的奔腾到山的静穆,勾勒鹳鹊楼周边雄浑又清冷的山水图,“奔”“错落”等字炼得精妙,让画面具强烈视觉冲击与质感。颈联“始为一名抛故国,近因多难怕长安”直抒人生际遇,“始为”追溯早年为功名抛离故乡的初心,“近因”转写当下因世事维艰,对赴长安心生怯意,“抛”的决绝与“怕”的惶然形成对比,道尽仕途波折中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展现诗人在晚唐动荡时局下,对功名之路的迷茫与对朝堂的忐忑。尾联“祖鞭掉折徒为尔,赢得云溪负钓竿”化用祖逖“闻鸡起舞”典,“祖鞭掉折”喻早年壮志酬勤、欲建功立业的努力,“徒为尔”笔锋一转,显壮志成空的无奈;“赢得”后落点“云溪负钓竿”,以隐居垂钓收束,将早年功名热望与晚年归隐失意对比,满溢沧桑悲叹,也暗合首联、颔联景中潜藏的苍茫意绪,让全诗抒情闭环,尽显晚唐文人在困境中挣扎后的失落与超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禁中月》

下一篇:唐·吕温《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