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暑气自凉清":江天之间,暑气已然变得凉爽清透,
"物候须知一雨成":要知道,节气物候往往是一场雨就能促成的。
# 物候:与节候相应的庶物活动规律与变化,也泛指时令、景物。
"松竹健来唯欠语":松竹生长得愈发挺拔刚健,只是可惜不会说话;
"蕙兰衰去始多情":蕙兰渐渐衰败凋零,反倒让人徒增许多愁情。
"他年拟献书空在":往年曾打算献书朝廷,可如今那心愿仍空存心中;
"此日知机意尽平":如今我已深谙世事机巧,心境也全然变得平和淡定。
"更欲轻桡放烟浪":我更想驾着轻舟,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随意飘荡,
"苇花深处睡秋声":于苇花茂密的深处,伴着秋声安然入睡。
晚唐诗人
吴融(?~903),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龙纪元年登进士第,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吴融诗文兼擅,工行楷,与韩偓、方干、贯休等人交往唱和。其诗多为纪游题咏、送别酬和之作,受温庭筠、李商隐影响,在艳丽中时含凄清之气。代表作品有《彭门用兵后经访路》《华清宫》《红白牡丹》等。著有《唐英歌诗》3卷。
1. 分段赏析
“江天暑气自凉清,物候须知一雨成。”诗人开篇便将目光投向广袤的江天,点明随着一场秋雨落下,暑气消散,天地间弥漫着凉意。短短两句,既写出了自然节气变化的奇妙,一场雨便能让季节转换,又暗含人生境遇转变的无常。季节变化常被诗人用来寄托情感、暗示时势变迁,此处以秋景起兴,为全诗奠定了略带萧瑟的基调。“松竹健来唯欠语,蕙兰衰去始多情。”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将松竹与蕙兰进行对比。松竹向来被视为坚韧、高洁的象征,在秋天依然挺拔刚健,只是不会言语;而蕙兰却在秋日逐渐衰败,引发诗人的无限情思。这两句诗,表面写的是植物,实则是诗人自我品性的展现。松竹之“健”恰似诗人内心坚守的品格,蕙兰之“衰”又如同人生不如意的境遇,借物抒情,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融入自然景物之中。“他年拟献书空在,此日知机意尽平。”“献书”一词,化用古人向朝廷上书献策、求取功名的典故,诗人回首往昔,曾有满腔抱负,想要上书朝廷施展才华,然而如今却“空在”,理想未能实现。但历经世事沧桑,诗人已然“知机”,参透了人生的机巧与无常,心境也变得平和淡然。这一联由过去写到现在,将诗人从积极入世到无奈出世的心境转变展现得淋漓尽致,暗含着对人生际遇的感慨。“更欲轻桡放烟浪,苇花深处睡秋声。”经历了前面的情感铺陈,尾联诗人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愿望。他想要驾着轻舟,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自由飘荡,于苇花茂密的深处,伴着秋声安然入睡。“轻桡”“烟浪”“苇花”“秋声”等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闲适的意境,展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既是诗人在现实中无奈的选择,也是他在精神上的一种超脱,希望在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安宁。
上一篇:唐·佚名《占四时甲子雨》
下一篇:唐·裴迪《辋川集二十首·南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