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醉秋色":片片红叶让人沉醉于这动人的秋色中,
# 醉:沉醉。,叶:一作“树”。
"碧溪弹夜弦":碧溪潺潺在夜里弹奏起琴弦。
# 碧溪:绿色的溪流。
"佳期不可再":美好的时光一去不返,
# 佳期:美好的时光。
"风雨杳如年":凄风苦雨无限让人度日如年。
# 杳:昏暗、遥远,没有尽头。
唐代诗人
湘驿女子:生平不详。唐代诗人,著有一诗甚为有名。诸多文学作品中均有记录《全唐诗》作者亦将此诗选编于内。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关于闺怨的五言绝句,全诗短短四句、二十字,却生动刻画了一位失去幸福爱情生活的女子内心深处的痛苦。虽篇幅简短,但其内容丰富、情感浓烈,且通过细腻描写,声色兼具,鲜明地塑造出相关形象。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动衬静,第二句“碧溪弹夜弦”中,溪水潺潺流淌、仿若弹奏乐章的动态描写,反衬出夜晚的静谧,以动写静,使万籁俱寂的夜色更显幽深。借景抒情:前两句“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通过描绘醉人的红叶秋景和如弹奏弦音的碧溪,营造出美好又静谧的氛围,为后两句抒发女子内心的哀怨做铺垫,以乐景衬哀情,强化女子失恋后的痛苦。渲染:首句“红叶醉秋色”以浓重笔触渲染出枫叶缤纷、秋色浓郁的画面,一个“醉”字让抽象秋色具体可感,构建出绚烂秋景图,营造出浓郁的秋日氛围;第二句“碧溪弹夜弦”描绘夜幕下澄澈碧蓝溪水潺潺流淌如奏乐章,以“碧”字诉诸视觉,“弹”字赋予溪流诗意,渲染出静谧、幽邃且略带哀怨寂寞的夜晚氛围,为后文抒情做铺垫。
3. 分段赏析
诗的首句“红叶醉秋色”,仅五字便以浓重笔触勾勒出一幅枫叶缤纷、秋色浓郁的美妙画面。这般美景,气候宜人,着实令人陶醉。“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描绘秋色的千古名句,而“红叶醉秋色”同样韵味独特。诗人巧用“醉”字,巧妙关联“红叶”与“秋色”,让抽象的秋色变得具体可感,构建出一幅绚烂多姿的秋景图。寥寥数语,却以少胜多,尽显用字精妙。第二句“碧溪弹夜弦”,写得情韵悠扬、引人入胜。白昼渐逝,夜幕降临,枫林隐匿,唯有澄澈碧蓝的溪水潺潺流淌,仿佛在弹奏一曲乐章,似在倾诉衷肠,打破夜的静谧。在如水夜色里,怎能不撩拨情思?此处,“碧”字诉诸视觉,通常夜晚难以分辨水色,唯有身处溪边且借助明月,方能看清。“弹”字更是精妙,既赋予溪流如音乐般的诗意,又以动衬静,使万籁俱寂的夜色更显幽深。诗中虽未提及月,却似有明月高悬;未刻画人,却仿若有少女在溪畔徘徊;未直白言情,却有一缕哀怨寂寞的情思,从“夜弦”曲调中缓缓流出,如泣如诉,萦绕耳畔。这种虚实相生的写法,用笔精准,蕴含丰富,营造出静谧、幽邃的氛围。诗的三、四两句转而抒情。主人公终于倾吐心声:“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往昔的美好时光已然消逝,心爱的人不再相伴共度欢乐。此后,陪伴她的唯有漫长且凄苦、度日如年的生活。这两句坦率地将月下溪畔女子内心的隐秘和盘托出。原来,她是位失恋女子,曾拥有幸福爱情,此刻“佳期”却一去不返。然而,这位深情女子依旧如往昔般热恋着爱人。在枫叶似醉、碧溪映月的环境中,她从白天到黑夜,在原野与溪边徘徊、回忆、期盼、等待。但如今物是人非,再也不见爱人身影。“佳期不可再”短短五字,将满怀希望的女子推向绝望境地。她不禁思索:“未来生活该何去何从?”答案是:“风雨杳如年。”未来日子如风雨交加般渺茫、悲凉、凄迷。若将此处“风雨”理解为社会层面的“风雨”,那么这首诗所描绘的爱情悲剧,便具有更为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虽篇幅短小,却饱含深情,用词委婉含蓄,语言清新秀丽。诗人极为擅长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从而营造出一种迷离、愁苦的诗歌意境。在诗中,诗人巧妙运用景色来衬托情感,使情与景完美交融,极大地提升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笃情,描景亦脱。《树萱录》:番阳郑仆射尝游湘中,宿于驿楼。夜遇女子诵此诗,顷刻不见。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首二句词采清丽,音节入古。后二句言回首佳期,佴觉沉沉风雨,绵渺如年,叹胜会之不常耶?怅伊人之长往耶?唐人五绝中,有安邑坊女子《幽恨诗》云:“卜得上峡日,秋江风浪多。江陵一夜雨,肠断《木兰歌》。”与此诗皆出女郎声口,感余心之未宁,溯流风而独写,如闻阳阿激楚之洞箫也。
清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上一篇:唐·杜甫《遣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