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jiǎng
shǔ

朝代:明作者:王稚登浏览量:3
táng
xiá
kǒu
shuǐ
chū
shēng
lóu
chuán
shǔ
xíng
dào
zhōu
jiē
yíng
kāi
cóng
sǒu
jìn
xióng
bīng
gān
yún
niǎo
dào
sān
qiān
guà
shù
yuán
liǎng
shēng
fēng
hóu
shì
chéng
shì
shàng
wèn
jūn
píng

译文

瞿塘峡口的江水刚刚涨起,都护的楼船正往蜀地行进。一路到了益州,满眼都是肥沃的田野,军营里驻扎的賨叟,全是勇猛的士兵。高耸入云的险峻鸟道绵延三千里,挂在树上的猿猴偶尔传来一两声啼叫。想问问封侯的事会在何日实现,到成都的街市上问问严君平便知。

逐句剖析

"瞿塘峡口水初生":瞿塘峡口的江水刚刚涨起,

"都护楼船入蜀行":都护的楼船正往蜀地行进。

"地到益州皆沃野":一路到了益州,满眼都是肥沃的田野,

"营开賨叟尽雄兵":军营里驻扎的賨叟,全是勇猛的士兵。

"干云鸟道三千里":高耸入云的险峻鸟道绵延三千里,

"挂树猿啼一两声":挂在树上的猿猴偶尔传来一两声啼叫。

"欲卜封侯何日事":想问问封侯的事会在何日实现,

"成都市上问君平":到成都的街市上问问严君平便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蒋都护入蜀》是明代诗人是明代王稚登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描绘瞿塘峡口初涨的江水,点明都护乘楼船入蜀的情景。颔联写蜀地益州的肥沃原野,以及军中賨叟士兵的雄健,展现蜀地的地理与军事风貌。颈联刻画蜀地险峻的鸟道和猿啼之声,凸显入蜀路途的艰险。尾联借用询问成都市上的君平来占卜封侯之事,暗含对友人前途的关切与期许。全诗语言质朴,通过景物与人事的描写,寄托了送别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后期文学家、诗人、书法家

王穉登(1535年-1612年),字百谷、伯谷、伯固、号松坛道士。江苏江阴人,后移居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一说吴郡人)。明代后期文学家、诗人、书法家。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瞿塘峡口水初生,都护楼船入蜀行”点明送别的场景与友人的行程。瞿塘峡口江水刚刚上涨,蒋都护乘坐的楼船正沿着水路向蜀地进发,简单的笔触勾勒出出发时的画面,带着淡淡的送别意味。​颔联“地到益州皆沃野,营开賨叟尽雄兵”转向对蜀地的描绘。一路行至益州,满眼都是肥沃的田野,军营中出身賨叟的士兵个个勇猛矫健,既展现了蜀地的富庶,也暗示了当地军事力量的强盛,让读者感受到蜀地的独特风貌。​颈联“干云鸟道三千里,挂树猿啼一两声”刻画了入蜀路途的艰险。高耸入云的鸟道绵延三千里,挂在树上的猿猴发出一两声啼叫,险峻的山路与凄厉的猿啼相呼应,凸显出友人此行的不易。​尾联“欲卜封侯何日事,成都市上问君平”寄寓着对友人的关切。想知道友人何时能建功封侯,不妨到成都街市上问问擅长占卜的君平,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期许,也为送别增添了一份绵长的情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朽庵林公《过蒯亚卿墓》

下一篇:明·张岱《于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