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曾行处":曾经走过的小院,
"今来不忍行":如今再来,却不忍心踏进去。
"是花皆黯淡":院子里的花,一朵朵都显得暗淡无光,
"有月未分明":即使有月亮,也模糊不清。
"转觉非前事":渐渐发觉,一切都不再是从前的模样,
"终怜负此生":终究还是可惜,辜负了这一辈子。
"遥波春一片":远处的水波荡漾,春光一片,
"流恨复流情":带着遗憾,也带着情意,一同流淌。
吴鼎芳(1582—1636)苏州府吴县洞庭山人,字凝父。为诗萧闲简远,有出尘之致。与乌程范汭有《披襟倡和集》。年四十剃度为僧,名大香,号唵。有《云外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小院曾行处,今来不忍行”,以今昔对比的手法开篇,“曾行”二字唤起对过往在小院中流连的记忆,而“今来不忍行”则直白道出此刻面对旧地时的踟蹰。这短短十字,既包含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眷恋,又透着如今物是人非的无奈,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情感基调。颔联“是花皆黯淡,有月未分明”,将目光投向小院中的景物。曾经或许绚烂的花朵如今一片黯淡,往昔明朗的月色此刻也朦胧不清。这些景物既是诗人眼前所见的实景,更是其内心伤感、怅惘心境的投射。诗人以景传情,用景物的萧瑟朦胧强化了内心的愁绪,炼字精准,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颈联“转觉非前事,终怜负此生”,由景自然转入抒情。“转觉”一词清晰展现出思绪的流转,从眼前景物触发,联想到过往种种已不复存在;“终怜负此生”则将情感推向更深层次,既有对时光匆匆、人事变迁的无尽叹惋,也包含着对自身人生未能如预期般度过的惋惜,情感真挚而深沉。尾联“遥波春一片,流恨复流情”,视野从小院拓展至远方的水波。“遥波春一片”勾勒出开阔的景象,而“流恨复流情”中,“流字用得极妙,赋予无形的“恨”与“情”以动态,仿佛它们随着水波一同流淌。这既呼应了前文的伤感之情,又让这份情感如同水波般绵延不绝,余韵悠长,尽显含蓄之美。
上一篇:明·皇甫汸《谒周孝侯墓》
下一篇:明·练子宁《寄曾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