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zhāng
shān
rén
huán
tiān
píng

朝代:明作者:徐贲浏览量:3
qiú
tián
jiù
méng
xiàn
jūn
西
yān
cǎo
táng
chéng
měi
yuán
zhòng
duō
kāi
wèi
xiū
qín
shǐ
dào
chéng
huáng
xiān
shuāng
jiàng
luò
bái
yún
cháng
zài
shēng
lóng
mén
lín
duō
yuǎn
xún
yōu
chéng

译文

多次想购置田地,却违背了旧日与你共隐的约定,实在羡慕你在西山弯处草堂已经建成。你常常因为要种植橘子而多开垦些土地,唯独为了修琴才来到这城中。黄叶已经在霜降之前早早飘落,白云总是在雨后悠然生出。龙门和林屋相距并不算远,此次你前去寻访幽静之地可不要计算路程远近。

逐句剖析

"几欲求田负旧盟":多次想购置田地,却违背了旧日与你共隐的约定,

"羡君西崦草堂成":实在羡慕你在西山弯处草堂已经建成。

"每缘种橘多开地":你常常因为要种植橘子而多开垦些土地,

"独为修琴始到城":唯独为了修琴才来到这城中。

"黄叶已先霜降落":黄叶已经在霜降之前早早飘落,

"白云长在雨余生":白云总是在雨后悠然生出。

"龙门林屋无多远":龙门和林屋相距并不算远,

"此去寻幽莫计程":此次你前去寻访幽静之地可不要计算路程远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张山人还天平》是元末明初诗人徐贲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收录于其诗集《北郭集》中。诗中以送别友人张山人返回天平山为背景,通过对隐逸生活的细腻描绘与自然景色的渲染,传递出对友人高雅品格的羡慕与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首联直抒胸臆,诗人坦言自己曾多次想归隐田园却未能实现,因而十分羡慕张山人能在天平山建成草堂,过上理想的隐居生活。颔联进一步刻画张山人的隐逸日常:为多种橘树而开垦荒地,为修缮琴器才偶尔进城,体现出其淡泊名利、专注于雅事的生活态度。颈联以景衬情,通过“黄叶经霜”“白云生雨”的自然景象,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氛围,暗合友人隐居环境的恬淡。尾联则转向对友人的叮嘱,龙门、林屋均为天平山附近名胜,诗人劝友人不必在意路程,尽情探寻幽境。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无华丽辞藻,却通过“种橘”“修琴”“黄叶”“白云”等日常意象,将诗人的羡慕之情与友人的隐逸品格融为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徐贲(1335—1393)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幼文,号北郭生。工诗善画。为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元末为张士诚掾属。张氏亡,谪临濠。洪武二年放归。后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征洮岷军过境,犒劳不时,下狱死。有《北郭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诞生于元明政权更迭的动荡时期,诗人徐贲乃“吴中四杰”之一。元末之际,他曾任职于张士诚幕府。据古诗文网所载,徐贲(1335-1379),字幼文,号北郭生,不仅诗作精妙,且擅长绘画,入明后官至河南左布政使。诗中所提及的“张山人”,是徐贲的友人。而天平山地处今江苏苏州,在彼时是文人隐居避世的重要地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访友探幽诗。诗歌开篇以“求田负盟”衬托对友人西崦草堂的欣羡,接着描述友人因种橘开地、修琴入城的生活雅趣,再以黄叶经霜、白云雨余的秋日山景渲染氛围,最后以“龙门林屋”近在咫尺作结,邀约寻幽,尽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闲适心境。

2. 写作手法

用典:“几欲求田负旧盟,羡君西崦草堂成”,“求田问舍”这一出自《三国志·陈登传》的典故,原典故指许汜向刘备抱怨陈登对其怠慢,刘备却斥责许汜胸无大志、只知购置田产房舍的庸俗行径,借陈登之口表达对贪图个人安乐者的鄙夷。作者在此化用该典,暗讽自己曾有归隐之志却终因俗务缠身未能践行,反观友人草堂落成、安居田园的圆满,两相对照之下,既流露出对友人闲适生活的欣羡,更饱含因失信归隐之约而生的愧疚自责。起兴:“几欲求田负旧盟”以“求田问舍”起兴,诗人借三国许汜贪图私产、胸无大志的庸俗行径为发端,通过这一文化原型中“世俗功利”与“高远志向”的固有对立,巧妙激活读者的历史记忆与价值判断,而其被刘备斥为“庸夫”的结局,则暗含对精神矮化的批判。完成了对士人精神归宿的表达。对比:“每缘种橘多开地,独为修琴始到城”以“多开地”的广袤田野与“始到城”的逼仄城垣,暗含对自然与自由的亲近;后者隐喻世俗功利的束缚。黄叶的凋零暗示时光流逝的怅惘,白云的悠然则象征超脱尘俗的向往,表达出诗人对自然与世俗、自由与羁绊的深刻体悟。反衬:“几欲求田负旧盟”以“求田问舍”反衬友人草堂之乐,以自我之失意烘托友人之圆满。通过这种以庸衬雅、以失衬得的反衬手法,诗人将个人的愧疚与友人的欣然并置,使草堂的闲适之乐不再停留于表面景象。

3. 分段赏析

首联“几欲求田负旧盟,羡君西崦草堂成”,直写内心的矛盾:几次想归隐田园却违背了旧日誓约(“负旧盟”),转而羡慕友人已在西山建成草堂。“几欲”显犹豫,“羡君”则直露向往,既写对归隐的渴望,又暗含未能兑现承诺的遗憾,情感真挚而复杂。颔联“每缘种橘多开地,独为修琴始到城”,写生活细节:因种橘(暗用陶渊明“种豆南山下”典故)需要开垦土地,平日极少进城,唯有修琴时才不得不入城。“多开地”写田园劳作的充实,“独为修琴”则凸显对世俗事务的疏离,既写归隐生活的自足,又暗含对简朴生活的坚持。颈联“黄叶已先霜降落,白云长在雨余生”,聚焦秋日景致:黄叶在霜降前便已飘落,雨后的天空常浮着白云。“先霜降”写季节的提前更迭,“长雨余”则写云气的自然生发,既写自然规律的不可逆,又以黄叶的凋零暗喻时光流逝,白云的悠然则映衬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尾联“龙门林屋无多远,此去寻幽莫计程”,以行动收束:龙门林屋(隐居胜地)并不遥远,此番前去寻幽访胜,不必计较路程远近。“无多远”显急切,“莫计程”更添洒脱,既写对隐逸之地的向往,又暗含“即刻出发”的决心,余味中透着对精神自由的执着追寻。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张宇初《癸亥元日》

下一篇:明·道原法师《题韩画马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