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àng
zhě

朝代:唐作者:郑谷浏览量:1
huā
yuè
lóu
tái
jìn
jiǔ
qīng
dào
jīn
zuò
zhōng
yǒu
jiāng
nán
xiàng
chūn
fēng
chàng
zhè

译文

明月的清辉照着高楼和盛开的鲜花,街市四通八达,楼上正灯红酒绿,清唱一曲后,又是一番觥筹交错。在这宴会上也有客居北方的南国人,请你不要再唱撩动人乡思的《鹧鸪曲》了。

逐句剖析

"花月楼台近九衢":明月的清辉照着高楼和盛开的鲜花,街市四通八达,

# 九衢:犹言九陌,指都城中的大道。

"清歌一曲倒金壶":楼上正灯红酒绿,清唱一曲后,又是一番觥筹交错。

# 金壶:纹饰华丽的金色酒壶。,倒:斟酒。,清歌:清脆的歌声。

"座中亦有江南客":在这宴会上也有客居北方的南国人,

# 亦有:一作半是。

"莫向春风唱鹧鸪":请你不要再唱撩动人乡思的《鹧鸪曲》了。

# 鹧鸪:指《鹧鸪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席上贻歌者》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以环境描写展开画面:宴席所在的厅堂明净如昼,楼外暮色渐浓,远处传来隐约笙箫声,宾客的喧哗与乐声交织,构建出立体的场景氛围。后两句转入听觉感受,清越的歌声与醇厚的酒意相互映衬,突显了歌声动人心魄的力量。全诗通过由全景到细节的叙述方式,从宴饮场景的铺陈自然过渡到对歌者技艺的聚焦,既展现了诗人对歌者技艺的欣赏,也流露出漂泊他乡的孤寂感。声景交融的描写手法,使情感表达含蓄而富有层次,形成耐人寻味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郑谷(851?~910?),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僖宗时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郑谷与张乔、周繇等合称“咸通十哲”,还被诗僧齐己称为“一字师”。他的诗作,多投赠唱和、写景咏物之作,然屡遭丧乱,能将个人忧愤与时代哀愁融铸其中,声调悲凉。其诗笔调清新,思致婉转,时有警句。《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往往于风调之中独饶思致”,堪为“晚唐之巨擘”。代表作品有《淮上与友人别》《席上贻歌者》《雪中偶题》《鹧鸪》等。著有《云台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本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在钟鼓馔玉的大唐宴席间,丝竹声乐、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歌者的婉转清喉、乐师的弦管和鸣,不仅为宴席增添雅趣,更将热闹欢腾的氛围烘托至顶点。彼时,郑谷客居长安,于一场华筵之上,与一位歌者的相遇,成就了千古佳作的诞生。​当歌者朱唇轻启,悠扬的《山鹧鸪》或《鹧鸪曲》倾泻而出。此曲模拟鹧鸪啼鸣之态,每一个音符都萦绕着哀婉清怨的气韵,仿佛将鹧鸪那声声泣血的悲鸣,化作了动人旋律。而曲中歌词,尽诉相思离别之恨,如泣如诉的词句,似春日细雨,悄然浸润人心。​郑谷沉浸在这哀戚婉转的歌声里,异乡漂泊的孤寂、人生际遇的感慨,瞬间被唤醒。那曲调与词句,恰似一把精巧的钥匙,打开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枷锁。万千思绪翻涌间,他执笔写下《席上贻歌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诗人把此诗赠给歌者,实际上是意味着听者(诗人)乃是歌者的知音,表现了诗人在向歌者的演唱艺术献上一颗敬佩之心;而其中又深深地透露出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之情。

2. 写作手法

反衬: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一句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使乡愁在繁华背景下更显沉重。用典: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诗人借用《鹧鸪曲》的文化寓意(如梁代乐府中多写离别),无需直白解释,读者即可通过古典诗词的意象积累,自然理解“莫唱”背后的离愁别绪。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铺陈宴饮场景。"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以长安酒肆为背景展开叙事。笔触由远及近:天悬明月朗照长街,地面万家灯火与往来车马勾勒出都市繁华轮廓;继而聚焦到雕栏画栋的酒楼,清辉笼罩着繁花与楼阁,隐约传来动人歌声。镜头转入室内,华灯映照席间,年轻歌女轻启歌喉,宾主在歌声中轮番举杯畅饮。短短十四字既点明时间地点,又涵盖宴饮场景、歌乐氛围,用词简练而意境丰富,虚实相生间构建出立体的欢宴图景。后两句转向音乐感染力。当宴席渐入佳境,歌者嗓音愈发牵动人心,酒意也随乐声升腾。诗人却在此时转折:"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鹧鸪鸣声似"行不得也哥哥",其曲多写羁旅愁思。诗人自称"江南客",暗示客居京城的漂泊心境——正如《鹧鸪》古辞所言"游子乍闻征袖湿",此刻若闻故乡风物之曲,难免触动愁绪。故而诗人劝止歌者,这种欲言又止的留白,足见歌声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4. 作品点评

诗人把这首诗送给歌者,其实是想告诉对方,自己才是最能听懂他歌声里心意的人。这种彼此懂得的感觉里,藏着诗人在外漂泊的孤独和牵挂。诗人也盼着歌者能真正明白他藏在字里行间的心情。这样一来,听歌的人和唱歌的人在情感上就有了交流和共鸣,让整首诗显得真实感人。它的语言浅显,但其中的情谊却很深刻,情感层层递进,越读越让人觉得打动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郑谷“扬子江头”一绝,今古流诵。然“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何不以此“鹧鸪”得名?

清潘德舆

# 李白越中诗“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唯有鹧鸪飞。”郑谷赠歌者诗:“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因其凄音动人,故怀古思乡,易生惆怅也。

清俞陛云

# 宋人有诗云:“莫向沙边弄明月,夜深无数采珠人。”与此诗俱以顾忌相戒。

明敖英《唐诗绝句类选》

# 郑都官以《鹧鸪》诗得名,今即指“暖戏烟芜”云云之七律也。此诗殊非高作,何以得名于时?郑又有《贻歌者》云:“坐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此虽浅,然较彼咏《鹧鸪》之七律却胜。

清学者翁方纲《石洲诗话》

# 声音之道,最易感人。昔人诗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横笛偏吹行路难,一时回首月中看”等句,孤客殊乡,每易生感,此诗亦然。听歌纵酒,本以排遣客愁;丁宁歌者,勿唱《鹧鸪》江南之曲,动我乡思,正见其乡心之探切也。

近代近代学者、诗人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病起》

下一篇:唐·陈子昂《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