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湿莎青雨后天":雨后的地面湿润,莎草青翠,
"桃花红近竹林边":桃花鲜红的花朵靠近竹林旁边。
"行人本是农桑客":路过的行人原本是务农的人,
"记得春深欲种田":记得春天深浓的时候就要去耕种田地了。
晚唐诗人
薛能(817?~880?),唐代诗人。字大拙,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蒲州(今山西永济)人。会昌六年进士,宣宗大中末书判中选,补盩厔尉。懿宗咸通中摄嘉州刺史,历工部尚书方镇从事、侍御史及都官、刑部员外郎等职。僖宗时,任忠武节度使,兵变时被杀。薛能耽癖于诗,日赋一章,平生作诗逾千篇,多寄酬题咏之作。其诗多写日常生活,吟咏与友人唱和,部分涉及现实政治题材。他尤擅作近体诗,常用对比、用典等手法,如诗中多处提及“闲”字,表达自己潇洒、超脱之情怀。有《薛许昌集》10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田园诗。诗歌描绘了雨后的林亭景色,地面湿润、莎草青翠、桃花依竹,又由行人联想到农桑之事,展现了春日乡村的生机与农人的生活印记,体现出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感悟。
2. 写作手法
对比:“桃花红近竹林边”一句,“桃花红”色彩鲜明,突出了桃花盛开时的艳丽姿态,“竹林边”写在青翠竹林的映衬下,红色的花朵愈发夺目,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出春日里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景致。
3. 分段赏析
“地湿莎青雨后天”一句,描绘了雨后林亭周围的景象。“雨后天”点明了时间是刚下过雨之后,“地湿”直接写出了雨水滋润大地的状态,而“莎青”则细致地刻画了莎草在雨水冲刷后愈发青翠的模样。这一句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雨后清新湿润、充满生机的画面,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雨后空气中的泥土芬芳与草木清香。“桃花红近竹林边”一句,继续描绘林亭周边的景色,将镜头聚焦于特定的景物。“桃花红”色彩鲜明,突出了桃花盛开时的艳丽姿态,“近竹林边”则交代了桃花生长的位置,靠近竹林的桃花,在青翠竹林的映衬下,红色的花朵愈发夺目。此句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出春日里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景致,画面感极强。“行人本是农桑客”一句,由景及人,点明了行人的身份。“农桑客”指的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这句诗简单直接地交代了行人的职业,让读者对其有了基本的认知,也为下一句诗的抒情做了铺垫。“记得春深欲种田”一句,抒发了行人的情感与思绪。“春深”点明了时节,春天正是耕种的好时候,“欲种田”则表达了行人想要投身农事的心情。这句诗通过行人的回忆与愿望,展现了农桑客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热爱,也让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体现出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感悟。
# 钟云:林亭诗幽洒易,真朴难,绝句尤难。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唐汝询曰:下“记得”二字,益状其朴。又曰:想不在近,几失此亭。别有谓。谢注:游园圃而思畎亩,览花草而记农桑,此有道者之言。齐景公欲比先王游觐,晏子以省耕、省敛对,正此意。胡次焱曰:夫莎青桃红,正春深欲种田之时。因莎、桃青红而触农桑之思,此务本之言也。《豳风》所以为先公风化之厚,与“趁蝶穿花径,随莺入柳阴”者异矣。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上一篇:唐·白居易《过元家履信宅》
下一篇:唐·李世民《赋得残菊》